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节 传檄 (第2/2页)
了豫军来攻,此时有钱有枪,不说扩军,反而缩编。众人对朱崇祯的做法,都有些异议。但朱崇祯只是轻飘飘解释了一句:“战事最多两月,便可消解。国家积贫积弱,扩军这种无谓之事,不做也罢。” 战事不出两月?众人对朱崇祯这个判断,都将信将疑。 整军之后,朱崇祯便分兵经略,这更引得蒋翊武等人心中不安,蒋方震也不愿这么早就分兵攻略。在整军之时,他便与朱崇祯争论的十分厉害,因为分兵自古就是兵家大忌,当年洪杨的前车之鉴也就在眼前,可是朱崇祯的一番话,却让他哑口无言。 “此时民怨沸腾,天下可传檄而定;我所担心的,一是有人趁机割据地方,二是列强趁火打劫。当此时节,只有兵贵神速,迅速扫平南国,展开南北议和,半年内结束纷争,才是上策。” 一番话,蒋翊武等人心中,都只有以死报国之念了! 是啊,现在如果再来一场洪杨之乱,恐怕中华真就会亡了。这个国家,委实已经经不起过分的折腾了。 现在,只能尽自己所能,将战事尽快结束,如此,才不负朱崇祯的知遇之恩。蒋方震抬头看了看天,心中默默的说道。 “云堂师傅,我有些奇怪,为什么我们经过的村子,大多十室九空,就是有人的村子,见到我们,也都跑的厉害?” 问话的是朱林,朱崇祯的幼弟,现在不过十一岁,本来行军打仗,危险至极,蒋方震实在不愿带这样的贵人,但朱崇祯一再坚持,主帅马雷又没有反对。他只好收了下来。 听到朱林的问话,马雷哈哈一笑,说道:“我久不在故国,这件事,还是要请教张蒋二位来了。” 张振武与蒋方震相互看了一眼,见对方眼里都是一副无可奈何,蒋方震苦笑一下,向朱林解释道:“中国自古兵贼一家,百姓防兵如防贼。他们知道我们要过来,当然会跑,不但人跑,连粮食和财物,都会一并卷包拿走。等我们过去了,他们再回来。” 朱林骑在一匹小马上,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怪不得当年岳家军,简简单单一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就能收天下百姓的心,看来故国的军队,实在太是不堪了!” 蒋张二人又是苦笑了一下,都没有接口。这军队劫掠之事,有时候的确是笔无可奈何的糊涂账。 谁知朱林忽然说道:“我们汉军,申明纪律了没有?” 马雷笑笑说道:“我们这一路,不过三千人,又多有振武堂的弟兄带着,那等腌臜龌龊的事情,我们汉军自然不会做的。” 听到马雷的话,朱丘点点头,说道:“本该如此,要是有人乘乱劫掠百姓,当斩无赦。大哥说乱世用重典,我们之所以尽快出兵,也是怕人趁乱劫掠百姓,扰乱地方。” 蒋方震想不到朱林小小年纪,居然说出这番话来,不由的大为吃惊。心里暗想:“这朱方两家的少年,果然个个不俗,朱崇祯自不必多言,那方孝孺博览经史,方信孺枪械娴熟,这朱林小小年纪,居然也能说出这番老成的话来。” 正在蒋方震感慨之际,前方疾奔回一骑,看模样,却是放出的探马。 “马协统,我们在前面碰到一人,自称是浔阳书报社的蒋群,前来接应我们。” “哦?蒋群来了!”马雷很是高兴,“他在哪里?” 这蒋群本是马雷旧游,也是洪门中人。一向在江西宣传革命,此刻前来军中,定是有重要消息。 前方三里,靠近九江城的地方,蒋群与马雷派出的探马正在一起闲聊。 “君羊,好久不见!”马雷翻身下马,大笑着向蒋群走去。 “云堂,你来的正是时候,我在九江,已经联络了诸位同学,他们都已经答应举事,只是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还有些犹疑,你们一来,九江便大势已定了!”蒋群一见马雷便笑道。 谁知马雷却急问道:“君羊,满清的海军,可过去没有?” 蒋群被马雷问得一愣,好一会儿才说道:“楚有舰还在九江口,正在集结舰队。” 听到蒋群这句话,马雷等人才长出了一口气。他们提前三日出发,便是为了在九江口,截住清廷海军。 看来,一切均如所料,刚刚赶得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