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4、一个惊喜 (第1/1页)
“公子神人一般,却一直拿言语搪塞与我。可笑,可笑得紧呀,如今又搬出一个刘仇来。他是什么东西,也就能替公子管管眼下千把人头吃喝拉撒。等到公子千军万马之时,那时他的能力公子必将悔之晚矣。也罢——” 王原悲愤不已,竟然被自己口水深深呛了一下,半晌才又道: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王原大言不惭,只要公子愿意收留与我,我再将我的一个知己和兄弟李信也请过来。有我兄弟二人辅佐,再加上公子文武双全,神器在手,何愁大业不成!” 文刀看到王原慷慨陈词,忍不住讥讽了一句: “先生可曾听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嗯,等等,你刚才说你那兄弟叫什么,李信?” 王原正在恼怒文刀毫不掩饰的讥讽之色,哪里料到他却这么快变脸,当即一愣道: “对呀,他叫李信,天启丁卯年便以神童之名考得举人,一时传为佳话。但这还不算最厉害的,他最过人之处,只有我知道。可以说,他不出山则罢,出山必定一鸣惊人声震天下!” 这次换成文刀变成了一个打摆子的人,哆哆嗦嗦说道: “对、对对,他父亲是不是叫李精白,原是天启朝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本朝崇祯皇帝登基第一年,便将他作为魏忠贤一党削职为民,现在他们一家人应该是回到了家乡河南杞县,正如先生所言,真是好机会啊!” 王原突然不说话了,瞪着俩眼望着文刀。 文刀发觉不对,侧目一看,猛然有些醒悟过来:顺嘴把什么都秃噜出来了,这接下来怎么圆谎呀? 转念一想,cao,自己身上不清不楚莫名其妙的地方多了去了,要是什么都得去解释一遍,在这大明朝干脆什么都别想做了。想着想着,便冲着傻呆呆的王原微微一笑,顺手便将他扯了起来。 “先生肯定还没吃早饭吧,来来来,正好我们边吃边谈。” 王原摇摇头,仍有些疑神疑鬼道: “公子真的是从海外回来的么,怎么什么事情都知道呢?” 呵呵,文刀干笑两声,低头瞅了一下手表,又是惹得这个酸人一阵侧目。 不过现在虽然还把他当做酸人,却是早已从心里欢喜的一个酸人了。mama的,给自己送来这么一个大礼,不得了哇。可以说,假若李自成不发昏,一直对李岩言听计从下去,狗日的大清还不知哪朝哪代能建立起来呢? “罗娃子,把人都叫过来吧。天冷,还是这热菜热饭的好,大家一人分点吃,再加点军粮应该就够了。” 罗鄂生答应一声,不放心地盯着王原看了一眼。 王原把眼睛一瞪,厉声喝道: “看什么,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师爷了,给我规矩点儿。否则,家法,军法一起伺候!” 罗鄂生撇撇嘴,扭屁股就走人了。 酸人很是不爽地转过头,袖手望着饭锅道: “公子,你这规矩以后得改了,在柳树垭山寨时我看了就一直偷偷在笑。现在什么都还是草台班子无所谓,以后千军万马你也这样,威信和尊卑何来?” 文刀看了他一眼,掏出一块压缩饼干一分为二,然后递过去。 “先吃东西吧,哈哈,民以食为天,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王原两眼一支楞,又要开口咋呼,就见文刀头也不抬地来了一句: “先生也不算初来乍到了,立什么规矩讲什么规矩,一切规矩都应该依照我或者说天-朝-军为准。” “我的规矩是一纲两目,纲举目张。归纳起来就是:一纲为红线,这个绝不能越雷池半步,犯则零容忍,一律格杀勿论。两目为辅佐,一则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则是16字诀——官兵一致,尊卑有序,不拘小节,亲如兄弟。先生是大文人,理解起来不难吧?” 王原愣怔半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慢慢地一起身,长身一揖道: “是王原僭越了,还请公子谅解。原是一时高兴过头,不由得意忘形,实在惭愧!” 文刀这才抬眼看他一下,马上又是笑眯眯的将他一拉道: “坐下说,坐下说。其实我应该感谢先生才是。若没有先生方才那些启发,这一纲两目我还真的一时想不起来。这可是立军之道大道之本,这样的大事以后恐怕就只能交给先生去掌握了。所以,希望先生尽快整理出来,然后即行颁布到两个寨子里去。” “谨遵公子之命,”王原一脸惊喜,拱手领命之后,马上进入角色道: “一纲两目的内容,还请公子尽快交与原,以便着手整理颁布。但这都是文牍事务性的,做起来很快。原真正想问的是,公子对以后可有一套成形的大计?” “当然有,”文刀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几口吃掉手里的食物,清了清嗓子道: “第一,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本朝伯温先生这条路线方针,就是现成的天-朝-军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总纲。这是长远目标。” “第二,短期目标,必须尽快着手并实施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让第一-连迅速形成战斗力,在此基础上,争取到明年夏季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对整个千里山野百余山寨的收-编。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有赖于小小的一物——粮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想尽一切办法,多渠道地尽可能多的筹措粮草辎重。一方面还要立足于自给自足,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则。” “这第三嘛,”文刀说着,突然伸手在王原肩上拍了拍: “自然还是先生带来的,就是先生口中的知己加兄弟李信先生。本来关于高参幕僚这样智囊团建设,一开始我就已经纳入急办大事之一。如今喜得先生大才,先生又极力举荐李信先生,喜上加喜,所以这第三件大事嘛,我也就等不及了,我们明日就去河南找他如何?” “明日?”王原有些瞠目结舌,但蹙眉想了半响,突然一拍大腿道: “好,就听公子的,明日就明日!” 王原哪里晓得,对于后来几乎是大明最后一位真正的大谋士的李岩,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他是一定要先下手为强的。若不是考虑到王原刚刚投营,他恨不得现在就出发呐。 不过与此同时他还真有些疑惑:李岩这么强,王原又说他二人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应该也是不弱的人物,怎么历史一点都没有他的痕迹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