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姜无疆番外(2) (第1/2页)
姜无疆在宝光寺用了素斋。 宝光寺的素斋很有名,更因着姜无疆常来,其他的皇亲贵族,达官贵人常常光临宝光寺,宝光寺的大和尚不敢掉以轻心,在素斋的技艺上,越来越好,后来竟然做出了名声,这是众人始料未及的。 姜无疆用了膳,继续抄写经书,她实际抄写经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过半个时辰,她便要出发回宫里了。 这半个时辰,她很想跟佛奴聊聊天,哪怕说些无聊的话也好。 佛奴跟她说的从来都不是家国天下事,而是边的小事。 一只兔子被咬了,他跑去赶走了猎狗。 还有一直狐狸落入了猎人的陷阱,他救了狐狸,狐狸竟然有几都给他的门口送来许多兔子。 他很纠结当初该不该救那只狐狸。 一条蛇游进了禅房,被他用棍子挑了出去。 山下猎户养了蜂,他有一次化缘化到了一些,觉得好吃极了。 天到了,荠菜,马齿苋,苦蒿也都上来了,采来焯水凉拌了吃,味道极好,只是不能采光了,不然,别的人上山变没得采了。 寺里人多,他采的时候,会往更高处走,那样不会碍到旁人。 这些小事如缓缓溪流滋润着姜无疆的心扉,让人生出一股混杂了烟火味道的出尘之气。 但今天,姜无疆怕是听不到这些小事了。 因为方才吃饭的时候,佛奴已经朝着后山去了,说笋要去摘挖,看天气晚间要下雨,再不去挖笋,明早便吃不成了。 姜无疆有些遗憾,又仿佛应当如此。 着许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佛奴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比她这个皇帝重要。 她站在高高的山台上,山风凌冽,说不清楚是从哪个方向传来,让人上凉飕飕的。 外面姹紫嫣红,悠然一片。 满目山河,苍翠浓稠。 她站着发了愣。 等到边一声惊叹,才回过神来。“你还没走么?再不走,等会儿下了雨,你可就走不了了。” 佛奴回来了,他的大眼,满目好奇的看着姜无疆。 姜无疆的心有一些抽痛,目色中却是一片宁静。“这就走!” “我挖了笋,你要么?”佛奴从自己的竹篓里拿出来一个笋,他的手上还沾了泥巴,笋上面也是。 美食一道。 天下无人怀疑姜无疆不是行家。 但她吃过猪,却没见过猪跑。 至于笋…… 她吃过清炒的,清炖的,凉拌的,还从来没见过竹笋长什么样。 她说,“我要!” 随行的宫女笑意吟吟的准备将那一竹蒌都带回去。 佛奴惊讶了。“你吃得了这许多?” 姜无疆:“……” 这天下都是她的,佛奴竟然嫌弃她吃得多!!! 宫女们弯下,但抖动的肩膀,表示他们笑的不轻。 姜无疆从容走上前去,从竹篓里面挑选了两个,宫女忙走上前来接了过去。 姜无疆静静的看着佛奴。“我走了!” “唔!去吧!寒雾湿滑,你且小心些。”佛奴看了看天气,说了一声不好,便低头往后院跑去,他顾着挖笋,忘了今还晒了被子。 经历了寒冬,初的头刚好,他便把禅房里的被子拿出来晒一晒,如今该收了。 姜无疆目送佛奴离去,凝望了片刻,挥了挥手,一行人便摆驾回宫了。 下山。 看见尘世浮华,又是另外一种心。 姜无疆偶尔会微服出宫,看一看自己治下的臣民生活的到底怎么样,她想当一个好皇上,很想! 如果,她不治理好这天下,那么那个人辛辛苦苦为她抢来的江山又是为什么呢那个人现在还流浪在外面,体会着民间疾苦,自己不让人人都过上好子,她会不会觉得朕是废物呢? 和万里江山比起来,美色,终是浮云…… 姜无疆默叹一声,闭上了眼睛。 她有一千种一万种法子,把佛奴囚在宫中,却怕剥夺了那天真容颜上的笑容。 有些东西,很贵! 毁坏了,就彻底消失了。 大宫女跟随在一侧,默默为姜无疆盖上了一件大氅。 太阳一点点落下,初的寒意随着夜色一点点浮上来,要多披几件衣才行。 而且,看皇帝这神,定然是在想摄政王了。 摄政王剃度出了家,却又还俗了,和红尘法师两个人逍遥尘世,过得好不自在。 皇帝曾派人天南海北的找过,只是从来不曾找见过,亦或者找到的人也假装没有找到。 这许多年来,皇帝的威仪更重,知道摄政王的做法是对的,只是心中却似乎有了执念,不好化解。 多亏了佛奴法师在,还能消解陛下心中的怨憎和郁结,否则,不知道陛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回到宫中,已经是灯火通明。 姜无疆今谁也不见,回来便歇在了自己寝宫。 明丰站在门口,亲眼看着皇帝寝宫方向的灯灭了几盏,知道姜无疆睡了,便叹了一声,回了房。 与往常一样,每一次,皇帝从宝光寺回来,都是一个人睡得。 他有些欢喜,亦有些不欢喜。 这后宫太安宁了。 入宫十几年。 皇后还是她。 皇贵妃还是箬兰。 贵妃还是秦逸。 其余的侍君也不过是按旧例进位份罢了。 后宫倒是有刚来的侍君想要讨好陛下,野心勃勃往上爬,不过,后来被陛下砍了头,人便都安分了。 后宫之所以如此清明,是因为人人都知道,皇帝喜欢的是宝光寺里的和尚佛奴,既然他们每一个皇帝都不喜欢,那么,位份高低,争权夺位便没有十分的意义了,皇帝连来后宫的次数都少的可怜,争奇斗艳又给谁看呢? 明丰作为后宫之主,恐怕是最清闲的一位后宫之主。 他刚坐在塌上,便有人来报:“皇贵君来了!” 明丰顿了一顿,明眸闪过一丝暗色。“请吧!” “侍参见凤君。” “起来吧!” 明丰打起精神,等待和胡思乱想最是熬精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