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朋友圈威力这么大?  (第2/2页)
,就顶上这百来号人的工作,而且工作量是他们的五十倍不止!    这得多水啊。    可是,一想到这是在大公司,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大企业,何远只能将心里的不满压了下去。    大公司,跟小企业是不同的。    小企业里,领导掌控生杀大权,你要不配合,可以直接把你开了。    大公司不行。    大公司有完整的流程制度,你辞退一个正式员工,会有领导问话,部门CEO问话,HR问话,还有网站问卷调查,约谈反馈。    要是有一个环节对你的决定不满意,会降低你的考核评分,考核影响季度奖和年终奖,连续考核评分不及格,会被总公司劝退,劝退不成再开除。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潜规则,何远当时不懂。    何远那时候已经漂了四五家公司了,上上家公司,是因为七个月发不出工资,熬不下去了,才辞职了。上一家公司,原本还做的可以,不过过度依赖流量变现,存在很大的弊端。    何远提出,要注重用户的留存,毕竟引流是需要成本的,既然花了成本,那就要最大程度的开发他们,提高用户体验,促进二次消费。    不过上面没反应,毕竟随便引引流,一个月就上千万流水,还做其他事儿干嘛。    结果半年之后,整个行业遭受流量寒冬,各项数据齐齐暴跌。    何远的公司也受到影响。    公司因为前一年的流量红利,赚了一个来亿,然后开始疯狂扩张,几十个人变成几百人的团队,各种业内精英加入,记者采访,媒体宣传,甚至还有官方示好,搞得声势浩大,大有称霸行业的趋势。    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存在着很大的内部问题,不过之前的业绩还处在上升趋势,所以从外表上看不出来。结果寒冬之下,问题开始爆发了。    单个部门一个月光是收入就亏损几百万,十几个部门就是上千万,原本扩张之后,公司就处在亏损边缘,这一下子直接把流动资金给抽空了。    整个公司岌岌可危。    何远又把之前的策划拿了出来,表示要改变策略,减少低效投放,扩大用户体验,时间上虽然慢了点,但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但上面的人头铁,把所有赌注都压在微信流量红利上。    中国撑死了也就十几亿人,微信能在大陆做到二十亿规模吗?他们都占了近一亿的用户,还把底子全部压在微信上,何远都觉得负责人绝对疯了!    其实当时公司大规模扫量的情况下,最大的一个渠道,已经有五千万的注册用户了。    十几个渠道加起来,最少也有八九千万用户。    但这些用户留不住。    因为公司考虑的是流量变现,只要把用户吸引过来,花钱了,就不管了。    什么用户体验,用户反馈,用户运营,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中。    于是近亿的注册用户,日活跃竟然只有十几万不到!    原本行业大好的时候,这种快速扫量,渠道为王的做法没什么问题。毕竟一天最高的时候能达到几百万充值,单月流水几千万,是个人都抵御不了这种诱惑。    可是,就这么短短一年的时间,整个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单个用户的成本上升了十倍不止,与之相比的是,用户的流入和消费却大大下降,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    成本上升十倍,收入下降十倍,两者相乘就是一百倍啊!    本来已经宣布要融资十亿的计划,也因此搁浅。    再之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始互相甩锅,创始人之间也开始闹矛盾,好几个创始人都直接走了。何远一看,得,做不下去了,也干脆离开了。    于是到了这家公司。    何远原本想稳定下来,想着大公司应该稳定点,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意外,自己业务能力也够硬,随随便便就能出成绩。    再之后,何远就知道,自己想多了。    成绩虽然出了点,但是出的问题更多。    花在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会议,以及处理人事之间的复杂关系,就花掉何远九成的时间。    身心疲惫下,再加上肿瘤的契机,何远辞职了。    距离离职,已经几个月过去了。    何远都已经快淡忘那些破事儿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又有人找上来。    照例,大姐来了一阵商业吹捧。    何远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们的工作性质,反正何远觉得挺尴尬的。    自己一个二十来岁的“中年人”,被人家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姐一口一个“何总”的,叫的有些尴尬。    关键是,他现在就一个无业游民,实在称不上什么“总”。    “那啥,您有啥事儿就直说吧。”何远终于忍不住,打断了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