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2章 该加把火 (第1/2页)
大唐第一女相正文卷第1122章该加把火阴沉了多日的天空终于放了晴,让寒冬里的长安有了丝丝暖意,更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这一日的朝会上,群臣除了上奏各地民生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劝谏皇帝早日更换储君。 李世民并未发火,而是沉默地听完了他们的谏言,最后淡淡问道:“诸位认为该换何人为储君?”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沸腾起来。 长孙无忌抓住机会,率先进言:“自然是立越王,越王是嫡次子,人品贵重,才能突出,是最佳的人选。” 听到这番毫不避嫌的举荐,群臣既觉得出乎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长孙无忌是太子和越王的亲舅舅,这个节骨眼上,自然不能让储君之位落入外人手中。 李世民默默地听着,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生气。 封德彝见状,抢在其他人前面,高声道:“陛下,长幼有序,臣认为蜀王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再者,蜀王天资聪颖,行事比越王更为稳重,更能顾全大局。 “且蜀王素有贤王之名,深受百姓爱戴,比之越王,更能胜任储君之位。” “呵呵!” 唐俭毫不客气地嗤笑了一声,反驳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既有嫡子,何需庶子?” 封德彝一时语塞,找不到话来反驳。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见状,附和了唐俭的话。 魏徵、陈叔达、萧瑀等几位重臣保持了沉默,但有多数官员支持了封德彝提出的人选,还有少数官员提出了新的人选,那就是燕王李佑和郯王李恽。 为了储君人选,各派吵得面红耳赤,全然忘记了皇帝还在上面看着。 最后,不知是谁喊了句:“陛下走了。” 争吵戛然而止。 群臣齐齐望向宝座,空空如也,顿时傻了眼。 ...... 李世民带着陈山去了关押王庾的地方。 见王庾一个人在院子里练功,李世民好奇地环顾四周:“林大郎呢?怎么不见人影?” 他把林郅悟和王庾关在一起,林郅悟应该很高兴,日日陪着王庾才对,怎么让王庾一个人在这里练功? 王庾拿起挂在兵器架上的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又披上外衣:“他着凉了,还未醒来。” 李世民眉梢挑动,没想到长孙氏说对了,这小子淋了雨果然就病倒了。 想到崔知悌也被关在这里,李世民顿时就明白了,难怪长孙氏要他把林郅悟和王庾关在一起...... “外面风大,屋里说吧。” 王庾踏入殿内,亲自煮茶:“二兄,外面情形如何了?” 李世民拢着双手,看着袅袅水雾道:“我让辅机透露出我要更换太子的意思,前朝和后宫就开始动荡了。 “目前在朝堂上,提议立三郎和四郎的居多,也有人提议立五郎和七郎。 “我让皇后盯着后宫,德妃去找了淑妃......” 王庾打断了李世民的话:“嫂嫂知道了?” “那日林大郎为你求情,跪在雨中不肯起来,皇后知道后就帮林大郎说话,我见瞒不住就告诉了皇后。” 王庾顿了下,又继续煮茶:“嫂嫂知道也好,免得她担心伤了身子。”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她还说要来看你。” 王庾忙道:“不要让嫂嫂来这里,太多人出入这里,容易引人怀疑。 “二兄,在这件事水落石出之前,你也不要来这里了,有事就派陈山来告诉我。” 在这个节骨眼上,肯定有很多双眼睛盯着长孙氏,若是被人跟踪到这里,那他们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李世民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没有答应长孙氏的要求。 “二兄,你把这个给嫂嫂,告诉她我很好,等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