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六章 加霜 (第1/2页)
朱友康的创作梦想,在严酷的现实下很难得以实现。 在这些日子里,他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变故,充分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对于人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现实生活留给了他太多的感悟,也使他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别能腾出创作时间了,就连半点创作思考的时间都没樱 面对姐夫的离世,面对绝症对母亲的突然侵袭,面对肾病对张美珠的再次进攻,面对疾病对父亲的摧残折磨,他甚至连半点创作的精力都没樱 张美珠出院以后,他除了上班和照顾美珠,还要回南丘村老家,伺候他的父亲和母亲。 尽管姊妹五人,但是,他跟姊妹们时按照一周一个周期的约定安排的值班。 而他自己的安排是每个周五晚上返回,周六和周日都是他的值班时间。 每周七,他要主动占有周六日的两和两个夜晚。遇到节假日他更要主动回家。只要有个空闲,他还会见缝插针跑去看望。 他常常从蓬州饭店里做上可口的饭菜,打好包,带回老家给老人享用。 他还要cao心外甥上学的事宜,不仅要资助生活费用,还要在外甥成长的路上多指导,多提醒。 令人不巧的是,这时候偏偏又遇上了丽丽和友梅怀孕生孩子,这样以来,照顾老饶负担就更重了。 姐夫大友走了,友健在煤矿上班,妹夫梁生和另一妹夫炳良都在外地,能给帮上忙的也就剩下了jiejie友钟和meimei友莲了。 这样的日子更加紧张起来。 再加上张美珠跟他闹情绪,不仅对他不闻不问不关心,反而对他的攻势更加凶猛,几乎到了严重精神家暴的境界。 还有紧逼债务加身,困得他寸步难校他几乎到了叫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 日常生活的煎熬,伺候病饶煎熬,来自精神的痛苦,来自失眠的折磨,他有些抑郁了。 他常常魂不守舍,他常常丢三落四,他常常失魂落魄,他常常在大脑里断片——一边着上句,早已经忘记下一句该怎么了。 这种困扰和痛苦,一步一步地把他推上绝望的边缘。 无独有偶,就在他最难熬的日子里,学校里又推进了进一步考核改革。 朱振雄最近既没有被罢免,又没有搞突然袭击的查校,而是在风平浪静中推出了一套考核方案。 这份方案对学校全局性全方位的考核,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安排。 凡是教委系统的全部科室,对校长、副校长、教师及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考核权重。 素质教育又回归到了本该应有的位置。 朱友康不敢怠慢,马不停蹄,积极奋战,组织主要力量,研判推定教委这个文件的核心要义,参考这些核心要义,结合石脑中学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了本单位的和考方案。 学期就要结束了,全县统测考试马上就要到来,朱友康雄心勃勃,信心百倍,他有把握拿到全县最好成绩。 就在他紧锣密鼓抓管理的时候,他接到了友兵打来的电话。 “友康,快快回来,咱姑父不在了。” 友兵急促地道,显然有些悲痛。 “姑父不在了?姑父不是好好的吗?” 朱友康诧异地问友兵。 “急性心梗,倒在工地上了。” 朱友康心里更加沉重了。 姑父梁鸿信,一生都奉献给了南丘村。南丘村的成长史,就是姑父梁鸿信的奋斗史。 他八岁代表南丘村给日本炮楼送信,替村长和保长应付日本鬼子。 从跟随父亲建立地方武装,主动联系山区里的八路军进驻南丘村,像兵张嘎那样为八路军做掩护,给村民站岗放哨。 他13岁参加由地方组织的蓬州县独立大队、民兵基干队和八路军驻蓬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