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 启程 (第1/2页)
隋波是什么人? 如果要评选近十年里,中国最有名的十个人…… 隋波在其中,就算不是第一,也能排在第二! 很多不关心时事的普通人,可能说不全现在长老会里的每一个人名字。 可是,几乎所有人现在都能说出隋波的名字…… “全中国最有钱的人”! “华人首富”,“美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隋波”。 现在的隋波声望地位,就相当于是2020年左右的老马! 虽然隋波平时很少接受采访。 但他的样貌,早已被无数媒体曝光过…… 老马是因为“特征明显”而好记,隋波则是因为“帅”,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开心麻花的根基本来就是帝都,遇凯还是帝大中文系毕业…… 怎么可能会认不出隋波? 震惊之余,麻花团队的所有人,一时间都显得非常激动。 隋波耶!……自称是他们的粉丝?! 这个排面给的太大了啊! 众人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当下就好像接受领导“慰问”一样。 演出人员和创作团队纷纷围上来,略带拘谨和激动的和隋波握手。 隋波也笑呵呵的称赞,他们今晚演出非常精彩。 还打趣了几句,说自己以前在大学时也是话剧社的成员,表演上比他们差远了云云…… 和大家客气了几句之后,气氛稍微显得正常了。 看众人都恢复了平常心态。 隋波才表明来意,单独和张晨遇凯两人,聊起了投资的事。 开心麻花的股权结构,现在非常简单。 最早03年创业的时候,30万创业资金是张晨、遇凯、田有良每人出10万。 后来到04年,田有良退出。 由于公司亏损的原因,他的股份无偿转让给遇凯。 又有个叫张一微的加入,投了40万,遇凯同时增资了30万。 所以,现在麻花的股权是: 遇凯50%、张一微40%、张晨10%。公司注册资金100万。 本来在前世历史上, 不久后,遇凯就会把20%股份转让给张一微。 然后张晨会把张一微的股份,作价300万全买下来。 最后变成张晨70%、遇凯10%,另外有一个新股东孙梅翠20%。 直到后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进入,麻花登陆新三板。 张晨还是持股58.953%的大股东。 但现在这个时间…… 将来的第一大股东张晨,还只是小股东。 而遇凯这个未来的小股东,现在却是第一大股东。 与前世,后来开心麻花登陆新三板,估值60亿相比, 如今的开心麻花,如果按公司估值来计算的话,也就值个几百万左右…… 原因就在于,话剧演出市场真的不大。 以麻花为例: 成本上看, 首先是人员成本:开心麻花团队现在基本上是一年推出一个新话剧,至少先排练2-3个月,这是没收入的。 台前幕后光是创作团队就大约20人,每人平均工资5000一个月,一年这就是100万。 演出时,演员另外还有演出费。 舞美、灯光、道具等硬件成本至少要30-40万。 开心麻花都是走大剧场路线,投入成本更高,就按100万计算。 这还不算杂七杂八的成本。 比如给票务公司的销售抽成、排练成本、剧本成本等。 这也就是开心麻花自己原创剧本,相对编剧成本低一点,但该给还得给…… 而收入,主要靠门票。 像帝都剧场这样的剧场,基本上场租在2-3万天。 座位大约1000人,票价平均200,满座就是20万场。 也就是说, 光是达到平衡收支,一年至少需要演出15场左右。 还必须满座。 实际上,每场演出能达到70%上座率,就已经很牛逼了! 20场保本,20场以上才能盈利…… 所以,光是靠演出,其实是赚不了太多钱的。 现在开心麻花一年净利润,能有个几十万就很不错了! 而从公司发展的角度, 张晨和遇凯现在的规划,就是走出帝都,开拓外地演出市场…… 完全是靠增加演出场次,来尽量分摊掉前期的投入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风险就是, 一旦排演的新戏市场反响不好,一年都亏! 其他还包括盗版、市场竞争、核心人员流失等等,诸多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在演出领域,很少有资本进入的原因。 不赚钱,风险高,市场小。 所以,听到隋波想投资,张晨和遇凯都很惊讶。 而隋波一开始,也并没有直接聊投资的事。 反而帮他们分析了一下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隋波的视野和高度,比起两人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首先是开设各地分公司。 吸取各地优秀的话剧人才和团队,扩大“产能”。 至少要有5-10个剧组在全国演出,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