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反攻的征兆 (第2/2页)
白叶罗机灵无比,也跟着叫喊起来。 瞬间周围的殷诚军声势震天,尤其是上百人齐声高喊满门抄斩,力气十足,让人不寒而栗。 这帮士卒之中,不少胆子小的听到这四个字。 脑海里浮现出家人被斩首的样子,浑颤抖,不由自主的放下了武器。 有一个,就有两个。 恐惧传染的速度总是比勇气快的多。 当甘宁等人喊到第三遍的时候,已经有大半人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来。 “你想死想活?” 殷诚见形势大好,心中虽然诧异这样也可以,但面上却依旧不苟言笑。 看着面前的亲卫统领问道。 “我,我...” 殷诚握住刀柄,刀尖在他脖子上缓缓移动,挪到了脖子的大动脉处。 那亲卫统领咽了咽口水,心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是用喉咙摩擦挤出声音道:“想,想活。” “想活,那就让他们放下武器,我保证你不仅不会死,而且会封侯拜相。” 到了这个时候,殷诚也根本不在意许诺。 莫说是封侯拜相,便是给他封王,只要他肯投降,梁俊也会答应。 封侯拜相? 四个字钻入耳朵里,马上化成了兴奋剂,让亲卫统领整个人燥起来。 封侯拜相,他连做梦都不敢想这种事。 人一旦有了念想和希望,就不会走极端。 亲卫统领缓缓的举起手来,表示愿意投降。 只是还不等他说话,后的亲卫副统领则高声叫嚷起来:“放下武器!放下武器!” 说着,直接将手里的刚刀扔在地上,扑通跪倒在地,冲着殷诚道:“太子下,我们愿意投降!” 有了带路党,其他人更无斗志,纷纷将腰刀扔下。 殷诚将腰刀往旁边挪了挪,向面前的亲卫统领道:“看来,你错失了封侯拜相的机会。” 那亲卫统领一听这话,脸色煞白,自己回去要被杀的念头早就抛之脑后,高声叫嚷道:“所有人放下武器!” 说着也跟着扑通跪倒在地,高声道:“下,卑职愿降,卑职愿意投降。” 殷诚冷笑一声,没有搭理他,反而走到第一个主动叫嚷着投降的人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此前什么官职?哪里人士?” 那人头也不抬,不断磕头道:“回下,小人陈耀,乃是军中副统领,济州人士!” 一听济州人士,殷诚眉头一皱。 济州? 自己不是就要去济州么? 怎么济州军反倒跑到光州来了? 心里虽然疑惑,却也知道此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上前一把拉起陈耀道:“本宫,炎朝太子,在此宣布,攻克济州之后,陈耀,赏赐良田千亩,封济州侯!” 此言一出,依旧没有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卒,最后的防线瞬间崩溃。 呼啦啦所有人全都跪倒在地,口中高呼:“我等愿降!我等愿降!” 殷诚见状,赶紧给甘宁使了个眼神。 甘宁心领神会,一挥手,后的喽啰们马上上前,捡起地上的火器、手弩与武器,瞬间装备起来,将箭头对准了他们。 “呼!” 殷诚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额头上的冷汗终于流了下来。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以这种方式,没有损失任何一个人,便将这帮装备精良的军队俘获了。 五百人啊,整整五百人,就算是五百头猪,也不可能俘获的如此顺利。 大势已定,剩下收编之事便交给甘宁处理。 白叶罗命人搭锅做饭,殷诚则把陈耀和亲卫统领拉到了一旁询问他们为何来光州。 只可惜陈耀和那亲卫统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收是接到了黄大将军的军令,便跟着被太子杀死的胖统领长途跋涉来到光州。 到了之后,自然是与光州境内的实力碰了头。 紧接着,胖统领就带着他们前来搜山。 又说他们只是先头军队,后面还有两万大军,明后便到。 殷诚一听后面还有两万军队,心里更加疑惑。 黄巢是如何知道自己要去济州的? 韩信为何要放他们进来,难道不知道,靠这群装备极好,但却根本不熟悉丛林战的士兵们,进来之后再出去的概率几乎为零? 只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人知道。 而那个人已经死在了殷诚的刀下。 将五百人整编打散了,各部的势力大增。 连白叶罗这个一贯的光杆司令,手里也分到了十个士卒,成为一名什长。 从陈耀二人嘴里得不到其他的线索,殷诚也只能作罢。 简单的休整了一夜,白叶罗兴奋的睡不着觉,拉着陈大猛给他们讲课。 讲的全都是殷诚之前说的道理和东宫的政策。 听完之后,所有的士卒全都呆若木鸡,谁也没有想到,雍州改制,百姓们不仅可以分到田地,而且还不用缴纳赋。 甚至还有更多让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举措。 那亲卫统领懊悔不已,就差垂头顿足,恨不得一脑袋撞在树上,死了算了。 虽然课堂教育只讲了一课。 但是对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些理念的士卒,不亚于开天辟地的影响。 他们平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什么叫做,人人生来平等,自己不是天生就是为奴为婢的命。 什么又叫做为百姓而战的军队,战无不胜。 什么又叫做有尊严的活着。 虽然这些他们还都听不懂。 但跟着太子走,就能分到田地的种子一旦埋在心里,人就有了盼头。 有了盼头,就再也没有人后悔自己的投降的决定。 再加上原来那将近二百人以为例,给他们讲太子对他们如何的好,太子说的新世界又是何等的光明。 太子说的大道理又是何等的正确。 全然没有最开始他们在听这些事,一脸茫然的样子。 人就是这样,老人总是用一些高深莫测的姿态,将自己也不怎么明白的事物以一种居高临下态度告诉后来者。 即便他们现在还没有彻底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越是如此,后来者越觉得老人们说的对。 甚至为了融入其中,即使自己根本听不懂,还要努力做出与大家步调一致的表现。 而陈耀的例子又在前,只是第一个主动投降了太子,便被封为了济州侯。 封侯这种往里在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事,突然发生。 所有人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况下,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仅是三,殷诚手下这将近七百士卒,全都焕然一新。 新降的士卒的精神面貌之好,士气之高昂,出乎殷诚的预料。 尤其是错失封侯机会,懊悔不已的亲卫统领,更是最为积极。 甚至主动提出,他要说服后面那两万济州军投降太子。 看着斗志高昂的士卒,一个决定在殷诚心里慢慢的形成。 或许,反攻韩信的机会,到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