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吕布这个猪队友 (第1/2页)
“长安军到了哪里了?” 益都城楼之上,韩信有些惴惴不安。 太子和长安联军给他的时间虽然不充足,但他准备的却很充分。 三十万大军,如何安排,二十多万百姓如何接应,每一步,韩信都预设了很多方案。 就是因为准备的太充分,预设的方案太多,韩信方才感到不安。 这一次与往日里任何战争都不一样。 长安联军来势汹汹,武器装备超乎自己的了解不说,联军的阵容,让韩信头皮发麻。 赵君慕——白起为三军统帅,房玄龄为后勤军需官,杜如晦为军情总管大都察。 司马昭为先锋将军,司马懿为先锋别驾。 甚至于原来在长安保持中立的一些人——陈庆之也加入了长安联军。 可以算得上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除了白起之外,其他人的资料,殷诚已经让人详细编纂送到了韩信的案桌前。 面对着这些后世历史上的猛人,韩信看到的时候,整个人缓了半天方才缓过神来。 更是明白了殷诚为什么要撤离济州的根本原因。 长安联军这一次,真的是奔着要灭殷诚来的。 自己这边能用的士卒有三十万,对面的白起也有三十万。 从军队的数量上,他韩信就不占优势。 更何况,双方一个攻,一个撤。 对方武器先进,自己这边却还要掩护百姓撤退。 而自己这边呢? 能征善战的大将只有三人,吕布、文渊和甘宁。 至于谋士——几乎没有。 当然,刘邦手下确实有完善的文武班底,但殷诚却没有将樊哙和周勃等人交给韩信。 即便殷诚将刘邦的手下派过来,韩信也不会要。 两军阵前,处于劣势不可怕,可怕的是上下不能一条心。 两相比较,韩信心里是没有底的。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将不安表现出来,只是不断的询问士卒,掌握着敌军最新的动态。 “回禀大将军,敌军先锋军队,现在已经进入济州城内!” 一旁的士卒赶紧汇报。 心中却是有些纳闷,刚刚大将军已经问过了,为何还要再问一遍? “进了济州城了?嗯,进了济州城了?” 韩信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又道:“两个时辰之前,最新的情报不就是说敌军进了济州城么?怎么到现在还是在济州城内?他们没有任何动静么?” 敌军的情报,在这张战争之中,最为重要。 这是殷诚临走之前再三叮嘱他的。 想要拖住长安联军,只有时刻掌握着他们的动向,方才是唯一的办法。 殷诚临走前,还告诉韩信,让他坚持三天,只要坚持住三天,他就会给韩信一个大惊喜。 至于这个大惊喜是什么,殷诚没有说,只是告诉韩信,这个惊喜到了,他不仅可以完成阻挡长安军的任务,甚至还能展开反攻。 殷诚的叮嘱,韩信不敢不放在心上。 他知道殷诚说的没错,只有时刻知道地方的动向,自己才有更大的胜算。 “回大将军,最新的情报是半个时辰之前,敌军进驻济州之后,并没有出兵。” 身边的亲卫赶紧说道。 “没有出兵?” 韩信微微皱眉,拿出殷诚给他的那份关于长安联军将领的资料。 看着关于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的性格分析和案例,韩信喃喃自语:“这爷俩到底想干什么?” “地图!” 百思不得其解,韩信高声喝道。 旁边的亲卫赶紧拿出地图放在桌上。 “吕将军现在在哪里?” 韩信一面看着几乎将小路都标注出来的济州周边郡县地图,一面问道。 旁边的书记官赶紧从一旁拿起一个棋子,放在了益都西北方向的济阳道:“吕将军,现在在这里。” “济阳?” 韩信见到棋子下面的地名,脸色有些缓和。 按照自己的预料的行军速度,吕布现在应该还在行进济阳的路上。 速度如此快,倒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看来太子给这位猛将兄标注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果然名不虚传。 “文将军呢?” 韩信又问道。 “文将军现在已经在淄川开始布防,刚刚探马来报,文将军说,天黑之前,能够按照大将军的要求布防完毕。” 书记官赶紧说道。 “天黑之前?” 韩信抬头眯着眼看了看日头,现在还不到正午,也就是说,文渊派人送来这份情报的时候应该是早晨。 还是有些慢了。 韩信悠悠的叹了口气,他见到太子手里的武器之后,时常在想,后世之人能够制造出这般杀人利器,难道就没有能够让军情传递更加快捷的办法么? 若是自己能够及时得到手下诸将的动向,就算对面的统帅是白起,自己又有何畏惧? 韩信有这种想法,对面的统帅白起——赵君慕也是一样。 当他的军队刚进入东阿境内,听到济州送来的情报时,也是感叹,雍州能够制造出威力如此强大的火器,为什么就造不出来可以让军情传递速度更快的东西? “二皇子现在应该已经出兵了吧?” 挥手让传信兵退下,赵君慕看着身边的杜如晦说道。 “只怕未必?” 杜如晦摇了摇头,道:“他们父子做先锋官,只怕不会按照大将军的计划行事。” “杜先生说的没错,这俩父子心怀鬼胎,殿下让他俩做先锋官,也是想试一试,他们有没有反心。” 杜如晦哈哈一笑,道:“大殿下多虑了,司马父子纵然有反心,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 “此时他们占领了济州,前面有叛军,后面有咱们,他们手里只有五万士卒,七日粮草,就算想反,也反不得。” 对于杜如晦的看法,赵君慕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他微微笑道:“若是他们打算投靠叛军呢?” 杜如晦摇了摇头,道:“不会,大将军,他二人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投靠叛军,若是投靠也会在战争打了一半的时候。此时投靠,一来对面的韩信不会相信,二来,叛军没有任何的损失,他二人去了,只怕不仅连五万士卒都没有,反而会被软禁起来。” 赵君慕面带微笑,并不打算针对这个话题和杜如晦掰扯。 这是他穿越以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