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一七章 盘州开矿 (第1/2页)
第617章立足 强邻说走就走,带着丁文江和周国莲,大家去开发黔西的南部地区。【】 因为周国莲还不确定到哪里去上学,要先跟着强邻到处走走。 周西成给派了一个营的卫队,沿路还是有土匪的。 考虑到与当地政府和绅士们打交道,又让自己的省府秘书长蹇先骐蹇炯材给领路。 这个蹇先生30出头,在北京念过财经专科学校,大清朝官二代。银行经理出身。身上还带着县长的关防,这是上任去的。 强邻也感兴趣这个时期的县官上任。 他一路上总是提问,蹇先生儒家风度,有问必答。丁文江和周国莲等人也是大开眼界。 强邻问:“这个盘州厅,到底是大于县治,还是小于县治?” 蹇先生说:“厅一般设在未开发区,是大清朝的政制。厅官一般是知府同知担任,就是主要副手担任,主要职责是听案的。所谓听案,也就是断案。所以一般比县令高半级。但是县治是常设机构,是成熟可靠的地方,而厅都是民风未化的地方。” 强邻说:“成熟的地方,也未必有什么好处。纳粮多些而已。” 蹇先生批评道:“大清朝的人,可不是你那么想事情。多为皇家做贡献,可以封妻荫子。你那是商人的斤斤计较,在大清是等而下之的人。” 大家哈哈大笑。 强邻不服地说:“那也未必,纳粮多的,也可能被皇家找茬;乱民们皇家还是安抚的。” 蹇先生说:“这也就是现在的做法。大清虽然也是安抚蛮民,但是对顺民还是要照顾的。皇帝都是受过教育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冷了臣民的向上之心。爱民之心,尤其是对于忠臣良民,大清是爱护有加。” 强邻说:“这些都得到贯彻了么?” 蹇先生说:“当然,地方官就是替皇上照顾这些的,要定期上报良民烈女。我们家里就是如此。我的爷爷是大清镇压回民叛乱的忠臣,但是老佛爷为了安抚回民,判了我们的家祖充军新疆。可惜家祖没有活着到那里。” 强邻说:“你的意思是,大清还是会给你们补偿么?” 蹇先生说:“当然。如果是安全到达就好了。路上死亡,皇家会认为是有怨气的自戕。这就是不好了。要忍耐,替皇家担罪,都是为人臣的本分。这样的臣子,都是会有好报的。” 强邻不确定说:“我估计你现在申述,皇后也会表扬你们的。” 蹇先生说:“你这就上路了!是的。皇家事后,总是要表扬的。换了皇帝,也是要承认的。” 强邻说:“明白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延续!所以你们总是做事情不出格?” 蹇先生说:“这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讲究。可是现在不行了。革命党没有什么讲究,都是现世报!事情过后不思量。你看看,革命党自己的同志死了,连个救济和念想的人都没有。” 强邻说:“现在还没有天下归一呢。看来,给人留下念想,还是很重要的!” 蹇先生说:“这就是一个民族为什么总是有人站在正义一方的根据。没有这些,这个民族就会堕入无底的黑洞。” 大家严肃起来,看来这个大清官二代,还是有传承的。 强邻再问:“你那一个文书,说是县长,人家相信么?” 蹇先生说:“那当然。所以不能丢了文书,那是大罪。你也不要想伪造文书,那也是大罪。现在交通方便,以前豺狼虎豹挡路,真的是半年也没有音信。当县官是很辛苦的事情。” 强邻说:“那是当然。如果县官不能遵照皇家规矩,县民怎么办?” 蹇先生说:“那也不能造反。可以到上级去申冤,不过就要过钉板等等规矩。大清晚期没有这些规矩了,可以越级上报。我们云贵总督有个官屠,撤了全省的多半县长,就是因为大家因循旧例,不图上进。” 大家都啧啧称奇,丁文江骑在马上却连连叹气不已。 这都什么时代了,还讲究这些? 蹇先生说:“丁先生也不必丧气,这里的风俗就是这样的。北面的石门坎兴起的新学,也传过来了。我也想兴起新学。但在新旧转换之间,旧学还是要保持。” 强邻问:“那你要延续什么时候?” 蹇先生说:“周省长就是在做这些。时间似乎不必着急。现在必须延续的是,以前的褒奖制度。你新朝不认旧例,那就是不承认自己的传承,这样的新朝就不长久。” 强邻说:“虽然现在看以前不对,但也要承认前朝的旧例?” 蹇先生说:“是的。我做银行的时候也是一样。你不能说以前的贷款错了,你就不管了。还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