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一块很痛的柿饼  (第1/2页)
    李牧。    赵国最后的希望。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不仅有着数一数二的军事才能,也很关心士兵,每天都要命人宰牛犒劳大伙。    所以赵国北防军队士气高昂,他本人在北境的声望也极高。    自赵孝成王起,李牧就常驻北境雁门郡,在长城抵御匈奴。    游牧部落,往来成风。    匈奴擅长游击,有战时聚集成军,无战时又散落为牧民。    如果仓促出击,他们就会避开锋芒,改去别处抢掠。    李牧就根据这个特点,采取了只守不攻、坚守不出的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保存战力和物资。    同时完善长城防线上的烽火台,增加侦察兵,完善边防预警的一系列配置。    只要烽火台的烽烟一起,士兵们就立刻退居堡垒固守,从不出战。    而这种以逸待劳的优选打法,很容易被人看作是怂。    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儿,很快,两个字换将。    而新换来的这个将,没有经验,匈奴一来他就出战,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百姓的农田、资产也遭到掠夺。    赵王没办法,又派人去请李牧出山。    李牧傲娇了一把,抱病不见。    赵王就生拉硬拽把他拽出来了,但李牧要求必须按照自己的打法,王上你不能干涉,赵王只好答应。    再次回到雁门郡,一如既往地坚守不出,匈奴人就更坚信他是个怂将。    为了稳定、提振士气,他依然每日犒赏边防士兵,大家就都盼着能有个报答他的机会。    你看,将军天天请我们吃rou,我们不能白吃啊对不对?    李牧对外怂着,对内拎着。    挑选了上千辆战车、上万匹精壮战马、五万善战勇士、十万优秀射手,将他们严格整军编队,还进行了多兵种配合作战的军事演习。    等一切准备就绪,便对匈奴来了一套眼花缭乱的组合攻击。    诱敌深入、佯装败北、沿途埋伏,最后用战车应战、步兵阻击、弓弩兵远程射杀的方法牢牢控制住了匈奴骑兵的活动范围。    然而,令人目眩神摇的大战才刚开始。    训练有素的军士摩拳擦掌,精锐部队从两翼包抄,轻松砍开匈奴军阵。    转瞬,这次会战就变成了一场针对匈奴兵的追歼战。    十万骑兵全军覆没,只有匈奴单于带着少量亲随逃窜而出。    之后,李牧又顺带收拾掉一些匈奴属国,迫使单于逃向草原深处。    此后,匈奴十年不敢侵犯赵境。    就是因为李牧确保了赵国北境的安全,赵国才能无后顾之忧地与秦国硬杠。    但无奈赵国越来越趴,君王也一个不如一个。    秦国马上都要打到邯郸的家门口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要把李牧南调。    致使很多人都差点遗忘了这个远在赵国北方的边防大将。    包括吕从革。    他听了李牧的名字,稍作回想,才缓缓开口“李牧,有所耳闻,在赵国北方固守多年,后来大杀匈奴,似在军中颇有威望。”    荆轲点点头“李牧是经验老到的智将,擅长守战,以守代攻,消磨敌人锐气,最终以逸待劳。秦攻赵,赵国一定会派李牧南下抗击,而且这个人,给秦国带来的阻力,不下廉颇。”    吕从革捋胡眯了眯眼“所以你方才说的秦国攻赵之路难走,他就是原因么?”    “是。”    两人一来一回说着,分析着当世格局、各国名臣名将和近几年的一些战役。    吕从革越聊越有精神,坐姿也慢慢挺直,单手撑案,侃侃而谈,从一尊老得动不了的雕像恢复了往昔精明商人的神采。    而荆轲对各国局势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他,甚至还有些涉及别国朝堂秘事的内幕,虽不知真假,但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    吕老夫人在旁饶有兴趣看着他想不到他对这些方面关注颇多,还满有见解的样子,说得也头头是道。这小伙子确实不错,若是能多加栽培,选他入赘倒也未尝不可,唉,可惜,已经成婚了……    她目光扫到自家待嫁的丫头。    吕萌满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