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0章 西王母! (第2/2页)
人搔头,这一举动竟为后宫之人纷纷效仿,称之“玉搔头”。 其实宋代文人更喜爱西王母的奇幻故事,王安石也写过一首玉簪诗,称:“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是不是托名的伪作不好说,总之西王母和玉簪花的传说在宋朝曾一时流行。 而在唐代,由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刚刚定型,人们口中的传说,却是将地上的玉簪花说成了织女掉落的簪子,唐朝诗人罗隐的玉簪诗,就是这么说的:“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谁移植小窗阴。若非月姊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 无论是西王母夜访汉武帝,还是织女七夕夜会牛郎,这香艳传说都是以夜色为背景。 我个人觉得汉武帝的御花园里可能不是什么白玉蟠桃,而是另一种东西,由于玉簪花入夜后开放,清晨开始渐渐闭合,所以也只有深夜里的旖旎故事,才配得上这种植物。 想当初陆游那老头住在小破村口的小破屋里,多喝了些浊酒,便弛然而眠,醒来一看,夜色深沉,院子里飘来玉簪花的香气,他欣然作诗,说什么“坐睡觉来人已散,帘栊时度玉簪香”,仿佛不是独自喝劣酒,而是和瑶池仙子们饮宴来着,人已散尽,仙子还把头上的簪子落在他的院子里了。 由于玉簪花深夜开放,而且还有清香,所以它也被古人看作孤高之花。 明代名臣李东阳在夜间偶然看到玉簪花,伴着月影,孤芳自赏,因而写诗句说:“冰霜自与孤高色,风雨长怀采掇心。醉后相思不相见,月庭如水正难寻。” 这样的花,虽有人喜爱,却终究无法跻身一流名花之列,明朝人张谦德在《瓶花谱》中,把玉簪列为“八品二命”,只比堪堪入流高一点点而已。 倒是红楼梦里有个方子,将合着花粉的胭脂膏子放在玉簪花棒里,用的时候拿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大概也是看中了它的花香气。” 一番闲谈,不知不觉中,机舱内的温度已然上升,新兵们也不再瑟瑟发抖,纷纷把目光看向舷窗外,连绵的雪山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梯田和丘陵,运输机已经飞过最危险的一段航程,下面的大地,就是约翰国治下的殖民地天竺了。 运输机在机场安全着陆,不远处就是一个庞大的军营,已经有戴着标识的果军军官在这里迎接了,新兵们被呼喝着排成两队,全身上下的衣服全脱了,堆成一堆,一个穿着无标识军服的白人军官拎着个汽油罐过来,丢到那堆衣服上,一把火点了。 几十个新兵顿时起了sao动,穷惯了的他们眼看可能是自己最好的衣服被烧了,愤愤不平,可是还没等他们开口,另一个负责打下手的中士就提溜着一根大水管,拧开龙头,高压水枪将新兵们冲得东倒西歪。 杨平凡看得怒火中烧,飞起一脚,将中士踢了个滚地葫芦,这一脚直接引来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小队,穿越小组被枪口对上了。 眼看一场冲突将起,幸好被抬下来的卢比奥上尉发现了,立刻大声喝止。 “哦,我的上帝,你怎么一下飞机就和这帮反贼怼上了?” 杨平凡白了一眼,“我的同胞一下飞机就被虐待,所以我就出手了。” 卢比奥闻言一愣,随后嘿嘿笑道,“这纯粹是个误会,军营里有专门的军服,物资充足,不需要新兵自带,至于用水冲,这水里是放了消毒液的,每个波次的运输机下来都要洗一遍,为的是防止新兵身上有跳蚤什么的,你知道,那么密集的人群……” 杨平凡默不作声,顿了顿才开口道,“他们是人,不是猪,也许几天,也许几个月后他们就是拿枪上去和东瀛人死磕的战士,我想你们知道现在远东战场靠谁在撑着,对战士,应该有起码的尊重。” 穿越小组一行人到了东印,接下来的路就只能靠自己了,卢比奥上尉本身是运输机飞行员,接下来还要执行任务,更何况传宗接代的家伙都没了,受了重伤,自然不可能继续带着穿越小组向西飞。 从南亚的天竺到半个地球外的花旗国关山万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极其有限,四十年代,航空产业已经高度发达,战前不乏跨国和洲际飞行的航班,短途飞行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连贫弱的明国也有少量航班,大诗人徐志摩就是乘坐邮政机空难摔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