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帝国_第八十七章 理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理想 (第4/4页)

管怎么说,现在这种日子还是觉得不安宁,出生入死的事情我都干过了,武威公的恩情算是报完了,以后我想走自己的路。怎样?你还是打算走这条路吗?”

    “恩,我还是习惯在军队里呆着,出到外面的话,恐怕很难适应。虽然像现在这样,有时也总会感到不安,但是原本大家不都是抛弃了生死之念才跟着刘云走的吗?我那一点热情,还没有完全烧尽啊。”

    “是嘛……理想主义的青年,也还没到死绝的时候哪……”

    梁天河在心里嘀咕着,加快了脚步,迎面碰上了一连步兵。

    领头的连长慌忙下令:“立定!向长官,敬礼!”

    齐唰唰地一片手臂抬起来,士兵们都显得神气十足。

    梁天河还过礼,随口问那连长:“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那个长脸小耳的上尉连长挺直了胸膛:“报告长官,这里是1团2营7连全体战斗员,我是连长铁群!”

    张一叶在旁补充道:“许旅长的部队嘛,前两天刚从莫斯科维季诺前线调回来的,打过几场恶仗,明天总攻时整个第一旅将作为攻击线上的左翼主力。”

    铁群连长连下巴都仰起来了:“长官说得是,我们明天将在许旅长率领下,冲破敌军防线,拿下敌酋格勒恩格斯罗中将之首级!”

    张一叶转向梁天河,歪着嘴巴笑道:“不愧是‘千头斩’许魂的部队,说话都离不开首级什么的。”

    梁天河点头道:“很好嘛,这样才显得出气势,好吧,铁连长,明天就看你们的了,那个格勒恩格斯罗中将的首级,届时拜托你们务必奉上。”

    无须铁连长领头,全连官兵异口同声呐喊起来:“请长官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其中一个胸前佩着贰等忠勇勋章的一等兵,脑袋仰向后面,简直是在嘶吼。

    他叫吴俊,七连三排一班代理副班长,一个全旅闻名的拼刺刀高手,迄今为止已经被确认的战绩是挑杀二十七名敌人。

    呐喊过后,连队继续向前行进,几分钟后转进了禁卫第一“云龙”团的兵营中。

    铁连长让队伍立定,训话道:“从现在开始,到晚上熄灯为止,为各人自由时间,有什么事情未了的,就抓紧啦,好,解散!”

    队伍一哄而散,纷纷涌向宿舍帐篷。

    吴俊与本班班长牛豪中士走在一起,他们凑巧是同乡,一向以兄弟相称。

    “牛哥,真快啊,明天就要杀进海兰泡了,两个月前我们还在长辛店的军营里哪……”

    “这算什么,以后还有得打呢。”

    两人掀开帆布帐篷的门帘,低头走进去,牛豪屁股刚落在床上,就翻出纸笔准备写信。

    吴俊瞟了一眼,问了一句:“写给嫂子的吧?”

    “给你嫂子写一份,还要给我爹写一份。明天不是总攻吗?总归是一场大仗,生死难料,预先准备一下比较好。”

    牛豪如此应道,其实他的话完全可以浓缩成“遗书”两个字,但这种话以他那轻松随意的口气说出来,却完全像是家常琐事般不值一提。

    “恩,我也给爹写一份比较好。”

    吴俊揉着脑壳说道,也要去找纸笔。

    “你就不用了吧,明天一直跟在我后面,不会有事的。”

    牛豪说道,向他扬了扬脖子。

    吴俊却一个劲摇头:“不好吧,我是副班长,要冲的话也要跟牛哥一起冲在前面才行,落后面的话只会被人笑话。”

    “那就随便你。”

    牛豪说,低下头继续写。

    吴俊也找出了纸笔,正要开写时,牛豪又问他:“小俊呀,你家的债还得怎么样了?”

    牛豪所说的债,正是土地改革后农民普遍背负的国家债务,国家以赎买的方式将大地主手中的土地收为国有,其中大部分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出售或出租给无地和少地农民,这些年来,许多地方的农民每年差不多要拿出收成的一半来支付当期应付款。吴俊家于光兴元年承买了二十亩旱地,八年来一直按时支付土地债款,但似乎还没到还清的时候。

    吴俊叹气道:“别提了,就算一直风调雨顺没病没灾,也得再熬上十来年才行。”

    “熬不起就转给别人呗,你们那还没搞起联合社吗?”

    “我爹放不下,我们祖上当了好几代的佃农,都在别人的地上干活,好不容易有机会拿到自己的地了,怎么好干到半就扔掉了呢?至于联合社,我们村原来是搞起过一个,不过一起步就因为跟风种西瓜,加进去的各户都亏得一塌糊涂,所以就散掉了,以后都再没有人提这件事。牛哥呢?原来不是说家里打算把地转掉吗?转了吗?”

    牛豪放下笔,摇头道:“难啊,本来想转给那个大正农垦的,但人家嫌我们的地在坡上,不好整,就没要,转给别人的话价钱又不合适……最近才收到我爹的信,说是准备加入村里的联合社。”

    “那不挺好的?”

    “好个逑,我们村那联合社太乱了,一开股东会就吵成一团,就是没个有本事的主心骨,吵来吵去,也没见里面有几户能整起来。不过邻近的宁胜村就不同了,他们的联合社请了个保定农学院的本科生来做技术顾问,又请了个天津商学院的专科生做经理,专门种京城里热销的银脂米,发得可是厉害,全社几十户人只干了四五年,就提前还清了原定二十几年还清的债。现在宁胜村全村的农户都入了社,整得可是红火。”

    吴俊若有所思地点一下头,眼前冒出了父亲长满老茧的手和被沉重的担子压弯的脊背,心里微微泛起一丝苦涩。

    吴俊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两个meimei,哥哥有些憨,只会低头干活,吴俊则从小就显示出一股聪明劲,父亲因此认为他有些读书的前途,便省吃俭用地把他送入了镇上新开的小学,由着光兴元年起推行义务教育的关系,吴俊得以上完高小(高级小学,即四到六年级),并因成绩优秀,得到县政府资助,进入了县城的初中。然而吴俊初中毕业后,面对高中的高昂学费,他不想再给已经被沉重债务困扰的父亲添麻烦,此时又正值军队普遍提薪,军官的收入十分可观,听到消息的吴俊便打算先参加军队,在军队里考军校,靠自己军官的薪水来帮助家里还清债务。参军时,由于保持了农民的强健身体,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吴俊得以进入禁卫军,拿着比国防军高两三倍的士兵津贴,总算也能够贴补家用,但一想到那总额数百元的债务,吴俊总觉得那二十亩地真正属于自己家的日子,仍旧在遥远而漫长的未来蜗牛般地蠕动着。

    相对于刘云、文易那种掌握亿万人命运的所谓伟大人物的理想,或者是钟夏火、梁天河、张一叶那种掌握数十万人命运的领兵大将的理想,一等兵吴俊的理想是微不足道的。

    但对吴俊来说,那理想对他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或许,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赌上命来实现。

    他只想拥有,一小片真正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