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0章、你只需这样穿给我看(万更) (第4/4页)
可却还是被拦在了庆延门外,只能是与吴庸一同在马车上等着他们的消息。 金碧辉煌的金銮殿装潢亦是十分威严耀目 宽敞的前厅几乎能同时容纳下上千人。 “摄政王,王妃觐见!” 一道清脆尖锐的高唱之后,文武百官的目光瞬间朝着大门这边聚拢了过来。 一高一矮两道身影背着阳光并肩而立。 不卑不亢地从金銮殿的大门而来。 那耀目的阳光将那两人笼罩着。 让人模模糊糊的看不真切他们的容貌。 却越发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从两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绝美孤傲的气质。 “臣参见皇上!” “臣妾参见皇上!” 容澈和云清浅异口同声,缓缓的跪下见礼。 “免礼平身!” 小皇帝的声音很稚嫩。 不过总归是经过了几年的沉淀。 多少还是有些气势。 容澈和云清浅两个人缓缓起身,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算是看清楚了他们的容貌。 经过德王府府那一夜,云清浅的名号不说是传遍了整个出云。 在京都城恐怕无论老少都听过她的名字吧。 在场的文武百官中,除了那日在德王府府见过云清浅的,其余的人对她都是抱着极大的好奇心。 如今一见,这个云清浅容貌不凡,天生便带着几分高贵淡雅的气质。 她美则美矣,但是那夜一手掌控五条火龙神; 将有草原雄鹰之称的胡将军整的好像是丧家犬一样的人。 真的是面前这个清冷却又稍嫌单薄的少女吗? 心中浮起狐疑,众人忍不住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说的无非就是那些,这个女人当真有这般厉害吗? 面对旁人的质疑目光,云清浅从来就不甚在意。 自己有什么能耐,自己清楚便行了。 倒是容澈一张俊颜却是完全的沉了下去。 他性格乖张,脾性诡异。 当着皇帝的面,甚至连德王府府的门都敢拆,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原本就对这个摄政王抱着几分畏惧之心。 这个时候抬眼偏又接受他那淡淡的目光。 那一眼看似漫不经心,可扫过之处却无不凝结成冰。 原本还在交头接耳的人像是瞬间被人点了哑x一般。 慌忙低下头去,哪里还敢非议摄政王身旁的那位? 楚太后此刻坐在主位后面的垂帘之外,目光沉沉的落在云清浅的身上。 这个云清浅不但聪慧过人,就连胆识也是过人的。 今日自己故意将她喊到金銮殿之上。 就是瞧瞧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之下,这个云清浅到底有几分本事。 “哀家还记得当日在德王府府的庆功宴上,我曾经说过要派人去调查本月初八云清浅的行踪——” 说到这里,楚太后将尾音拖长了一些。 同时一双犀利的眸子也是瞬也不瞬的落在云清浅的身上。 想要从她的脸上看出什么蛛丝马迹来。 不过很可惜,云清浅双目恭谦的微垂。 在听到自己这话的时候,依旧是清雅淡然。 仿佛压根儿就不是在说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一般! 沉得住气,不错! 楚太后在心中又给云清浅添上了一笔,这才继续说道: “不过很可惜,昨天夜里,卷宗库突起一把手机大火。 将这个月出入城记载的卷宗全部都烧毁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楚太后的脸上似乎微微松了松。 她抬起眸子扫了一眼依旧一脸散漫的容澈。眼中似乎有什么耀目的东西一闪而过。 不过容澈此刻却不是这么一番思量: 庆功宴上,德王开口说要查初八的卷宗时,曾经意味深长的看过他一眼。 他容澈不蠢,甚至可以说是极其聪慧的。 那一眼是什么意思,他当然明白。 不过,这一次他会让吴庸去放那一把火。 并不是为了成全太后心中那些不该有的念想,而仅仅是想要云清浅身边再少一些麻烦而已。 因为,他要云清浅心无旁骛,没有任何负累。 轻轻松松、一心一意的当自己的摄政王妃。 “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云清浅就一定是那个少女之前,朕不会妄下定论。 这件事朕会一直派人去核实,那个少女朕也会全力寻找,直到事情水落石出为止。” 楚太后威严的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瞬间带出一股让人只觉得万分压迫的窒息感。 太后的话就是皇帝的话,就是圣旨。 列位臣子一听太后都已经表态,自己若还是纠结那便是忤逆了。 既然太后的意思是要将这件事抹过去,那么做臣子的只需要配合便好了。 摸透了这其中的门道,那些大臣们更是集体划一躬身,“皇上圣明。” 倒是立在金銮殿正中央的云清浅嘴角划过一抹冷笑: 什么真相,什么证据,不过就是皇帝的一句话。 强者为尊,皇权为上。 在出云,只有拥有绝对权力和实力的人,才有拥有真相的权力。 满意的看着一众臣子俯首称臣,诚惶诚恐的高呼“太后圣明”的样子。 楚太后接着说道: “皇上今日召你们二位前来就是今日要与众卿家商议的事情——” 众臣子听着楚太后这话,眼底露出一丝诧异来。 能够让太后说出“商议”二字来,到底是什么事情? 楚太后看了小皇帝一眼,小皇帝点点头,开口说道: “庆功宴上云清浅立下奇功,挽救出云免失国体。 其聪慧才智不输于男子,朕打算册封她为二品诰命。 不知道众爱卿意下如何?” 小皇帝一席话不但将文武百官给惊着了,同样也是让云清浅眉心微微一蹙。 若是换做平常女子,在听到如此殊荣落于自己身上的时候,恐怕喜的找不到北了。 不过云清浅脑子里此刻却是转的飞快: 太后打算给自己封个县主。 而且不是颁布圣旨,而是要与文武百官商议。 这不是明摆着要非*着他们都心甘情愿的点头吗? 到时候就算还有人有意见,那也是他们自己当初点头应下的。 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