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追凶_第二回 凤阳怪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回 凤阳怪事二 (第2/2页)

隶属于皇亲国戚行列的破落户多。在凤阳多的是一些只有名头,没有地位和财富的穷亲戚。这些人在地方上横行霸道,说起来就是皇帝的本家或者亲戚。他们想享受但是没钱没地位,所以只好在当地胡作非为。仗着自己是皇帝家的人,就算犯法也不用杀头的特例,做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当地官府的人想管也管不了,因为这些人的处决权在皇室,地方官员不得擅自拘押或者审判这些人。第二,倒了霉的功臣子弟后代多。那些倒了霉的功臣后代,见皇室已经遗忘他们祖先的事情,也渐渐胆子大了起来,不但开始暗中兼并土地,更是公开勾结官府,欺压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觉得这个天下事他们祖先帮着朱元璋带下来的,他们再怎么过分都是应该的。这些人暗中联手,就连皇室和地方官府也不敢轻易处理他们。第三,倒了台的老太监多。太监是这里的另外一道风景线,虽然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原来风光过得太监,大多数都是犯了事的太监。他们被遣送到这里为太祖皇帝的父亲守陵,本来已经够倒霉了。可是架不住他们钱多,这些没有了子孙根的太监,一生之中最喜欢的就是捞钱。这钱不但能买吃的喝的,更能买出路和后路。这些本来应该被杀头或者发配到更苦的地方去的太监,用金钱开出一条血路,留在这里不但为了活下去,更是希望将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历代皇帝登基之后,都会对太监们有一次大的动作。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时候,为了确保太子朱标的地位,马皇后建议朱元璋对皇宫里的太监进行一次清洗。将一些年老的,做事不安心的赶出了皇宫。马皇后死后,不久太子朱标也死了。这对皇帝朱元璋打击很大,更多的太监勾结外臣和藩王,企图赶朱元璋下台。朱元璋再一次亮起了屠刀,一下子杀了近一半的太监。并将剩下的太监中一部分人关进了这凤阳祖陵。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登基后,建文帝听从老师黄子澄的话,对皇宫里的太监又一次清理。将一些暗中和各地藩王有联系的太监杀的杀,关的关。又一批太监去了凤阳。建文帝的四叔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为了反对侄子建文帝,联合几个兄弟一起造反成功,不但逼走了建文帝,而且成为了明成祖。当他做了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太监。将一些忠于太祖皇帝和建文帝的太监,有一次清除了。虽然杀了不少,但是又是一批太监去了祖陵。至此之后每一个皇帝都会将一批一批的失势太监送到祖陵。凤阳城里的太监越来越多,就有了一个‘太监窝’的称呼。这些太监的钱虽然多,但是这些太监不是只花钱的主,他们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太监不会有自己的后代,当然把金钱看得比任何都重要,甚至于为了钱敢做任何的事情。”

    明朝的太监最为奇怪,其他朝代的太监就算再威风,也没有明朝的太监威风。本来太监就是伺候一些有地位的皇族的下人,在古代叫“阉人”。为什么叫“阉人”呢?因为他们已经失去起了做男人的权利。原来王室后院只有大王一个男人,其他的都是女人。因为为了不yin|乱后|宫,所以男人不能进后|宫。唯一例外的就是大王本人,除了他以外任何男人都不允许在这里过夜。但是女人多了,后|宫的事情也并没有完全平静。女人爱吃醋,又爱斤斤计较,总是为这些小事,引起后|宫争风吃醋流血事件。直到一个天生是残疾没有生育能力的的男人,被人误会为女人送进后|宫。大王发现这个不会长胡子的男人,不但力气比女人大,而且不会像女人一样使小性子,对主人有特别的忠心。这个大王就又找来了几个这样的男人,发现这种男人不但温顺,而且不会yin|乱后|宫,也可以改善后|宫清一色的女人状态。可惜数量不多,后来发现通过阉割一些正常男人的子孙根后,效果也和那些天阉的男人一样。大王就将一些犯了重罪准备杀头的犯人中选一些看得过去的男性阉割,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成为了伺候主人的“阉人”。历史上第一个弄权的“阉人”就是秦始皇身边的太监赵高,他在秦始皇死后,假传圣旨立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为皇帝。后来有名的成语“指鹿为马”,说的主角就是他。到了唐朝,“阉人”才改名为内侍、宦官,一些上品级的才允许叫太监。这时候因为唐朝特有的文化和观念,太监才有了人一样的尊严。可太监还是伺候人的奴才,还是被一些人看不起,特别是文人和官员。直到明朝的时候,多疑的皇帝朱元璋不相信他的官员,暗中派自己的太监和私下组织的人监视官员。这些刺探官员隐私,暗中监视朝廷内外的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锦衣卫和东厂。从此太监的身份一下子提到了和官员一样高的地位,甚至于在一定场合和地方太监的地位还要高过文武大臣。一些手中掌握重兵的将领,他们身边一定有监军太监随行。他们代皇帝监视将领,必要时直接接管将领的兵权。地方官员身边不但有暗探锦衣卫,更有镇守太监明着监督着官员。反正任何一级衙门的一把手,身边都有一个地位相当的太监监督着这个一把手。这些不能人道的太监,一下子抖了起来,不但不再低三下四,而且成为了人上人。到了明中后期,官员们不但不敢再和太监闹意见,而且更以能拜掌权的太监为干爹为荣。一些有权有势的太监,不但有不少忠于他的太监干儿子,更有不少当大官的干儿子和干弟弟。这就是明朝太监的怪形象,内行人已经对此司空见惯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