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试锋_第六百二十五章 乡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五章 乡绅 (第1/1页)

    当然这些都是虚的,最主要的还是实力。

    三府背后是以周大虎为代表的一股强悍的军事实力,在背后作保障。

    这样的兵马实力,就连三府的彰德府赵王、卫辉府潞王、怀庆府郑王都心生忌惮,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得罪这股势力。

    这一次的三府共同行动,惊动了河南巡抚衙门和布政司、按察司等。

    纷纷派人过来打听消息,并敕令三府上报抓人的原因。

    三府有兵马做后盾,衙役们也是硬了起来,接着就是大肆抓铺高利贷的的背后金主东家,每一府都抄的了数千两银子。

    ……

    彰德府。

    府衙中段一座偏厅中,坐着彰德府一州六县一群乡宦豪绅,面上都是肃穆之极,如果仔细一看,就能发现,他们这些人有些人身体有些微微颤抖,忐忑不安。

    不安的原因就是发起这一场行动的,是以林县为主的原林县千户所千户,也就是现在的提督三镇总兵官周大虎为一系的人马,做出的。

    这些人可不是按部就班上来的官员,这些人都是突然上位的官员,行事作风飘忽难测,办事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捉摸不定,心中忐忑。

    突然,大批军兵手举刀枪,来到了偏厅,惊得在厅中就坐的一干乡绅豪右浑身颤抖,以为是要对付他们而来。

    几十名军兵分成两排站定,露出了身后的官员彰德府知府宋时。

    宋时缓步走到大厅主座前,撩袍就坐,身后跟着八名抱着一大摞书册的各房书吏。

    二三十名乡绅豪右看见知府宋时就坐,齐齐起身请安道:

    “府尊大人好!我等拜见府尊大人。”

    宋时扫了一眼眼前的几十人,长......秉公处理,以消民怨,重重审判,为民除害,先斩后奏。”

    宋时的话一说了出去,这些人心中却是定了不少。从对方的话中,他们已经知道只要认罪认罚,就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不认罪认罚,真的就有生命危险了。

    这还用选吗?

    只是有些人心中有些不甘,这是要钱,要他们的财产啊?

    对方说要罚,但这个是要罚多少,他们心中没底,还想挣扎一下,多争一些自家的利益。

    至于不认罪行不行?

    敢吗?他们这些人在乡里威风惯了,哪一家没有一些案底?真的追究起来,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万一被对方抓住重大的罪证后,以对方的背景,滔天之祸落下就不会远了。

    二三十人想通了这一点,都齐齐跪地请求道:“府尊开恩。”

    宋时一皱眉头,冷声道:“怎么,本府给你们的恩典还不够吗?”

    一名乡绅无奈的站了出来道:“府尊大人的恩典不敢忘,只是这认罪认罚的条件可否……”

    宋时直接冷哼一声,甩袖而去,不再理会他们,丢下一句话,扬长而去。

    “给你们三天考虑时间,过期不候。”

    一群乡宦劣绅目瞪口呆,看着宋时扬长而去。

    ……

    而与此同时。

    相似的一幕幕事情,同样发生在卫辉府凌濛初、怀庆府杜应芳之处。

    有强大的背景和实力做保障,没有人敢煽风点火,一切平静。

    当然,事情只是开始……

    ……

    沈阳盛京。

    崇德元年十月八日。比原有历史上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超品一等......公杨古利率军回到盛京,足足晚了十天。

    皇太极掩饰着内心的不安沮丧,脸上强行露出笑容,领着一干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大臣等,午刻出盛京城地载门,迎於十里外,往迎出征明国多罗武英郡王、多罗饶馀贝勒、超品公杨古利及诸贝子、大臣。

    礼乐队吹螺掌号及喇叭、唢呐后,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后,几人来到了大汗皇太极面前。

    原本的礼乐队以往吹打的时候,听着悦耳动听,而刚才响起阵阵的欢乐礼乐声,几人和皇太极听在耳中,犹如扇他们的耳光,使几人和皇太极心中痛苦犹如刀割。

    征明的军情塘报,他一直压着,除了他和几个皇室宗亲的亲王郡王知道征明的真实情况战况外,其他人都还瞒着。

    这也是无奈的事。

    大清国新立,初次作战证明,却是吃了大亏而回,钱粮最后被明军抢回了一半,掠走的百姓也几乎全跑掉了,只带回来数千人,与当初的预想,收获,相差的实在太远。公杨古利率军回到盛京,足足晚了十天。

    皇太极掩饰着内心的不安沮丧,脸上强行露出笑容,领着一干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大臣等,午刻出盛京城地载门,迎於十里外,往迎出征明国多罗武英郡王、多罗饶馀贝勒、超品公杨古利及诸贝子、大臣。

    礼乐队吹螺掌号及喇叭、唢呐后,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后,几人来到了大汗皇太极面前。

    原本的礼乐队以往吹打的时候,听着悦耳动听,而刚才响起阵阵的欢乐礼乐声,几人和皇太极听在耳中,犹如扇他们的耳光,使几人和皇太极心中痛苦犹如刀割。

    征明的军情塘报,他一直压着,除了他和几个皇室宗亲的亲王郡王知道征明的真实情况战况外,其他人都还瞒着。

    这也是无奈的事。

    大清国新立,初次作战证明,却是吃了大亏而回,钱粮最后被明军抢回了一半,掠走的百姓也几乎全跑掉了,只带回来数千人,与当初的预想,收获,相差的实在太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