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道号虚同 (第1/2页)
e 向云龙诚挚地向着虚同发出。 不过虚同的本意是不愿意加入什么组织,他的性格不是这种喜欢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他更崇尚自由,不受束缚的自由。 “实在是不好意思,我的性格散漫自由惯了,受不了这些约束。” “骸”想不到虚同一拒绝,倒是让一旁站着的秦海有些生气,直接冷哼了一句。秦海心中也有气,自己师父可是堂堂的分会副会长,亲自虚同,却不想他还直接回绝了。 向云龙同样也听到了秦海的冷哼声,但是这一次,他却没有出言制止秦海,看得出来,向云龙也是有些微怒,从来没有人这么直接的拒绝过他,这让他的面子也是一时间落不下来。 不过向云龙一想到虚同如此年纪,一身修为已不在他之下,心想年轻人,有些傲气也算正常。想到这里,向云龙这才好受一些,当即再一次向着虚同道,“道友先不忙拒绝。其实我们道协,虽然隶属于国家机构,但是我们只是负责提供一个同行交流的平台,其他并不需要承担什么工作。对于会员和协会理事,更是没有什么限制和要求。这一点完全不会影响到你的自由。” 既然不会被限制什么自由,虚同也是杯勾起了一些兴趣,“那你们那个同行交流是什么一回事” “同行交流,其实就是我们这些道家人士,学术讨论和物品交换的一个活动。在这里,你有什么道术上的难题,也可以说出来,由大家共同讨论研究,比自己一个人瞎琢磨要好得多。或者你需要什么特殊的材料、法器,也可以在这类交流活动内进行换购。” 听了向云龙的诸般介绍,虚同也是渐渐懂了这交流活动的本质。 对于向云龙所说的,虚同也是深以为然,“道家学术,博大精深,涉猎之广堪称是行业之最,紧靠着自家关门闭车,实难有多大的发展。就好像之前清的闭关锁关,导致了外强入侵了我泱泱华夏,这是一样的道理。” “道友如此年纪,能看透这本质,也算是难能可贵了。所以在这里,我再次向道友发出,希望你能加入我们道协这个大集体。” 虚同叹息了一口气,“向老,不是我不愿意加入道协,其实能加入道协中,和行内人一起探讨研究,互进互补,也是我心中所想的。只是只是我并非是川中人,我现在定居在江西。另外,我也没有了道籍,不再算是道家人,加入这道协却是不够资格。” 虚同终于说出了实情,只是他说出一番话的时候,连向云龙也是惊讶不已,“怎么会呢道友一身本事,皆是我正统的道家法术,如何却没有道籍呢再说了,赣南之地,乃是我道门的圣地所在,凭着道友的实力,想要办理一份道籍,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实不相瞒。”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虚同也狠下心,不得不坦白一切,“其实,我之前的确有道籍在身,而且还是天师教门下。只因我无意中遗失了宗门道宝,被宗门革除了道籍。” 看着虚同那叹息,唏嘘不已的神情,向云龙也是信了他的话。但随即,向云龙站起了身来,朝着虚同重重地恭敬一礼,“原来是龙虎山天师教的高徒,虞悟恒虚云,光天庆上升,不知道友,排的是哪一辈” “道号虚同。” 随着虚同这话一出,向云龙居然直直地朝着虚同俯首拜揖,“青城山正一道第三十一代传人,向云龙叩见师叔。” 虚同赶紧扶起了向云龙,“向老不必如此,我已非道门中人,咱们还是各论各的这些虚礼,不要也罢。” 其实,要说青城山的正一道,这关系可比上清派与天师教的关系近得多。 青城山自古有道风仙气,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 万年,张道陵于青城山,创立了天师道,也称正一道,结茅传道。至后来,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所以说,正一道与天师教其实是一脉相承。 1294年,龙虎山道士汪集虚受张天师委派,入蜀兴复二十四治,并于青城山建贞白庵,被敕封为青城诸山正一宗主。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 而现在向云龙居然是正一道的传人,那么虚同这个根正苗红的天师教传人,比他高了一个辈分,受他一声师叔,也是情理之内的。 “师叔,这礼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