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7章 指望对手是个傻子(二合一不算加更) (第2/2页)
十万。 这里头大部分的车子,其实都是车主自己的,和滴滴都仅只属于一种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方式一直存在问题。 之前粗放式的发展,这些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随着这个市场逐渐成熟,有些旧疾正越来越严重地凸显出来。 从滴滴的数据报告来看,摔车门、乘客行李剐蹭车身、车内卫生成为司机不满的集中爆发点。车辆磨损、长期驾车带来的腰酸颈椎病也成为司机的职业忧虑。 司机和车辆状态的参差不齐,让乘客每次叫车和坐车成为“开盲盒”行为;在拥挤的地方用车牌尾号去找车去识别,堪比大海捞针,何况有的乘客并不懂得区分品牌和车型;取放行李、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关怀甚少。这无疑是共享出行想要长足发展必须解决的用户体验问题。 更不要提复杂的司乘环境给监管部门带来的难题,单纯的一刀切不符合城市出行发展需要,但对司乘安全和城市交通系统秩序的硬性需求,迫使滴滴必须要拿出可靠的解决方案来。 所以,要不要造车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弟弟一直否认要造车。 这玩意太费钱了。 没有几百亿你根本造不出来什么好车,尤其是要满足网约车的营运需要。 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技术是钱能解决的吗,是的,能,但这个属于治标不治本,技术终归都要用时间来追赶。 所以,弟弟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没想到,猫厂这个刚刚踏进这个领域的细嫩,张口就来,一下子就抛出了三十万辆车。 吹牛? 猫厂到底是不是吹牛? 弟弟出行的高管们开了一下午的会,讨论的基本上都是这个问题。 会不会是又一个贾嫑庭。 这个还真有点像。 一样的搞娱乐,一样的搞互联网,一样搞地产,一样搞电视,一样的搞汽车、电商、云计算…… 雾草,真的好像啊。 所以猫厂会不会是一个大骗局。 甚至连什么光刻机也不是他们造出来的,而是从国外买回来的淘汰货。 这并不是不可能。 华夏这些年追求发展,郑策放的很宽,在这样的大潮中,出现了很多坑蒙拐骗的东西。 甚至有人说,这些富豪们,都没几个是干干净净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够了!”老板盛维气冲冲的拍了一下桌子:“难道咱们战胜对手的唯一手段就是指望对手是个傻子吗?” 底下的人顿时噤若寒蝉。 再也没人敢说猫厂是骗子了。 猫厂是不是骗子,这种问题其实根本不值得讨论。 但是底下的人也很头疼。 这让我们怎么讨论,我们能商量出来个什么玩意啊。 “头,不是我们指望对手是傻子,我们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花七百五十亿购车实现硬件自主,难道他们就不需要有其他投入吗,要不要烧钱,烧多少?” “如果不烧钱的话,他们有车子又如何,消费者只认便宜,又不会为了坐他们的车选择他们。” “如果烧的话,没有一两百亿根本不够,那他们得准备多少资金,一千亿?” 盛维稍微冷静了一下,稍微认同了一下这个说法:“确实,咱们就按照八百亿算,猫厂也烧不起。” “他们不是有无息贷款吗?” 也不知道是谁嘀咕了一句,盛维又开始头疼了。 信息不对等啊。 弟弟出行极少会搜集关于猫厂的资料。 对这个公司根本就不了解。 三十万辆车,这个有没有可能? 没人知道。 八百亿的资金,这个有没有可能? 看似不可能。 但是无息贷款这个有没有可能呢? 这个也不知道。 社区团购那边五百亿,这边八百亿,你们当银行是你们家开的啊? “盛总,咱们要不要造车呢?” 其实,问题反复来反复去,归根究底都是一个应对策略的问题。 你要怎么应对小喵出行。 是单纯的烧钱呢,还是跟进小喵出行的脚步,咱也弄个自营的车系。 “唉。”盛威头疼死了。 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几天之前,他还是意气风发的弟弟CEO,是整个网约车的王者。 造不造车都仅仅只是一个战略问题。 远远没有迫切到需要立刻决定。 造车当然是好事,这是利用定制硬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城市升级和智能交通的建设中去,形成一个具备行业体验独特优势的强大品牌。 但是造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自己造不太可能。 来不及,一穷二白的研究,三五年都没什么可能,等造出来弟弟自己的车子,黄花大闺女都凉了。 那就只能通过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了。 收购没钱。 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就不提了,那是七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经济危机。 单看最近这两年的收购案例。 丰田汽车宣布将收购子公司大发汽车49%股权的股权,支付30亿美元。 拉斯特收购太阳能公司SolarCity花了26亿美元。 日产敲定入主三菱汽车,23亿美元收购34%股权。 坦白的说,盛维不认为自己有钱收购了一家拥有完成生产线,还能满足网约车功能和质量需求的车企。 那就只能找人合作了。 燃油车? 别搞笑了,这玩意早晚都要被淘汰,一个排放标准就能把燃油车进入营运领域卡的死死的。 那就只能新能源。 新能源的话,似乎根本就绕不开猫厂的技术啊。 弟弟出行在猫厂宣布造车之后没多久,就已经派人进行了接触,他们非常垂涎猫厂的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充电技术。 只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才能满足网约车的需求。 现在猫厂显然不会再卖给他们了。 那就只剩下迪亚比,或者未来汽车。 “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行啊,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哪一点得罪他们了?”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也做那也做,猫厂这是垄断!”又有人义正言辞的提出了抗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