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传言 (第2/2页)
量,而对时局稍微了解的,知道这是效仿汉高祖封雍齿故事。 再了解一些的,知道宇文亮是在拉拢原先的周国叛臣,为与尉迟丞相抗衡做准备,当然,对于为生计奔波的寻常百姓而言,都说杞国公心太软。 “哎哟,我那族兄刚从山南安州回来,听他说,那郑译在安6过得有滋有味的。” “有滋有味?此话怎讲?” “有人请他吃喝玩乐呐!” “嚯,谁啊这是,胆子这么大,就不怕朝廷怪罪么?” “还能有谁,独脚铜人呗!” “独脚铜人?原来是他,怪不得。” 长安某书肆,寻书的几人之中有两位正在闲聊,第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独脚铜人是谁?” “你不知道?独脚铜人就是邾公温。” “猪公瘟?只有猪公才会的瘟么?” “是邾国封爵,宇文讳温。” “喔,邾国啊,和杞国颇有渊源嘛,呃,莫非是...” “正是,都是一家人,这位邾国公不同常人,据说嗜吃人rou,又经常强抢民女...” “扯谈吧,坊间传言多有不实之处,岂不闻三人成虎之故事?” “那当然,想来邾国公所谓嗜吃人rou、又经常强抢民女之事为讹传,不过他在安6时常宴请郑译倒是真的,据说是要学音律、弹胡琵琶。”
郑译声名狼藉,但音律上的造诣倒是无人质疑,几位闲聊之间,觉得这位“邾公温”和其伯“杞公亮”一般宽容大度,但为了学胡琵琶就和郑译往来,倒是面皮厚不怕被人诟病。 自家的宗亲都被郑译害得几乎死绝,宇文温倒好,为了学个琵琶就敢请郑译吃喝玩乐,莫非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邾国公那里混口饭吃? “都是亲戚,杞国公世子那才叫谦谦君子,这位邾公温就另类些了。” 一阵闲聊之后,选好书付钱走人,书肆一角,正在翻看书籍的刘文静抬起头,回想着方才听到的议论若有所思。 周军收复长安,关中局势已经稳定,他和家人来到长安暂居躲避周边战乱,闲来无事便到书肆逛逛,结果现了新出版的字帖。 那是黄州求学社出版的字帖,供人练习书法所用,当然是以时下流行的线装书形式出版,价格便宜质量也好,而其范文,是刘文静熟悉的钟繇书法所写。 全文拓印于西岳庙石碑,看出版日期,是宇文温在西岳庙拓印碑文之后不到两个月,那日刘文静刚好在西岳庙遇见对方,而之后的出版度如此之快,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选好书籍付钱走人,刘文静让仆人提着书,自己走在街道上,看着行人来来往往的长安街道,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折腾了数年,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啊! 周国大象二年初,天元皇帝宇文赟遇刺身亡,眼见着宇文宗室即将辅政,生怕再出第二个宇文护的门阀权贵们,急不可耐站在辅政的杨坚那边。 一番战乱之后,杨坚以隋代周,这些门阀权贵成了新朝元勋,待得周军攻破长安,隋国即将灭亡,这些人中的人大多数又改头换面,成了反正忠臣。 刘文静已经看出来,宇文亮要拉拢这些人,抗衡独断朝纲的丞相尉迟迥,而尉迟一族本身又和世家大族们联姻,也必然宽恕曾经投靠杨坚的那些姻亲,免得助长宇文亮的势力。 国号变来变去,文武百官却没怎么变,都是那些世家、门阀、权贵及其子弟,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如今依然根深蒂固。 什么时候,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才有更多的机会出人头地呢? 走着走着,刘文静又想起方才那些人的议论来:莫非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邾国公那里混口饭吃?公告:笔趣阁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进入下载安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