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9 累卵 (第12/19页)
最后,也有数十个有血性的文官出列附议,诸如少司寇等,支持一战到底。 但以国相大人李忠为首的大多数文官,还是没动,像是局外之人似的。 “国相大人,你意下如何?”陈皇直接看着李忠。 直至此时,李忠好似才醒过来似的,他稍稍抬头,往御阶之上的尤贵妃看了一眼,然后举步走到大殿正中间。 “陛下,当下别无他法,唯有一战,才能有一线生机。请陛下放心,老臣会全力督促征调民夫、物资等事,力保京城可以坚持更久!” “不过……” 李忠刚才是拱着手说的那段话,现在,他站直了腰身,仰着脑袋,视线轻轻扫过御阶上的尤贵妃。 “江阴王,乃一顽劣之童,少不更事,如何会想到造反呢?陛下,这其中恐怕另有缘由,还望陛下明察!” 这话一出,众臣都从大殿的空气中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 陈皇眉头一拧,他心里知道李忠要说什么,但还是问道:“有何缘由?” “禀陛下,具体是何缘由,老臣不知。但此事透着诡异,陛下不可不察。老臣此言,只是尽人臣的本分……” 李忠又淡淡的瞥了眼尤贵妃,却是没有明说“背后主使就是尤贵妃”的话。 陈皇与尤贵妃对了下眼神,然后陈皇看向李忠:“国相大人提醒得对,此事……朕自当派人查明!” 然后陈皇俯视着大殿下面所有大臣:“如今,京城已是危急时刻,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待南方诸州的援兵一到,解了京城之危,诸位爱卿都是有功之人,事后必有重赏!” “臣等多谢陛下!” “事不宜迟,众爱卿都下去忙吧,退朝!” 陈皇靠在龙椅的靠背上,挥了挥手,这次却是没有第一时间离开。 众臣行礼毕,依次快步离开大殿,往宫门口走去…… 不一时,这偌大一个谨身大殿中,就只剩下陈皇及尤贵妃两个人了,他们分别坐在龙椅和凤椅之上。 除此之外,空空荡荡,就连伺候的宫女和太监都被撵了出去。 大殿中安静下来,没有一丝声响,安静得可怕。 虽有熊熊烛火,将大殿照得一片明亮,但尤贵妃始终觉得,这君臣议事用的大殿,显得非常阴森…… “陛下,众臣都走了,我们也回去吧。”尤贵妃侧头,看着靠在龙椅上的陈皇。 “爱妃,扶朕一把。”陈皇两手攀着龙椅扶手,手背上青筋浮现,看起来很用力,但他就是起不来。 尤贵妃秒懂,忙起身搀扶陈皇。 “陛下,那个逆子……都是臣妾的不是,教子无方,臣妾甘领责罚!” 尤贵妃搀扶着陈皇,也不用太监宫女伺候,两人就这样往后宫走去。 “爱妃啊,这不怪你,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就算要怪罪,也该怪在朕的头上,与爱妃无关!” “陛下,可是……” “爱妃放心吧,国相那边,有朕为你做主!除了朕,没有人可以伤害到你!” “臣妾多谢陛下……” 尤贵妃缓缓舒了口气,提着的心终于落地。 与此同时,宫外。 散朝后,祝修远第一时间就赶去了神雷军临时驻地。 这大营中,也是一阵热议,因京城南北皆敌的消息,已然传遍了整个京城。 莫说神雷军了,就连普通贩夫走卒都已知晓。 京城城内,已经乱得不可开交。 还有征调民夫,征调各类物资等事,也已经展开,进一步导致混乱…… 祝修远在临时的中军大帐中,对林伯昌、黄志高等人进行了一番谈话,并让他们做好准备,本次他们神雷军应该也会上战场。 他们在中军大帐中秘议一番,然后林伯昌他们就行动起来,紧锣密鼓,做着一切可以做的准备。 祝修远则在神雷军大营及神雷坊之间出没,查漏补缺…… 另外一边,那国相大人李忠,自下朝出宫后,并未回到国相府邸。 而是转转悠悠,去到了一个隐秘的所在。 那是一个残破的民居,在一个地下室中,他稍等了片刻。 很快,御林左卫大将军、御林前卫大将军、御林后卫大将军,前后脚都来了。 御林四卫,总共有四个大将军,这小小的密室中,竟一起来了三个,与国相大人私下见面…… 自然,没有来的第四位御林卫大将军,就是那新晋的御林右卫大将军韩清山了。 不过韩清山也不清白,因为此时此刻,他正在某茶楼的地下室中,与金陵王府的谋士陈东义密谈。 密室幽火,一点烛光,将所有人的影子都映照在密室的墙壁上,并随着火焰的跳跃而晃动。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他们似乎谈完了。 三大御林卫大将军,陆续分批离开。 这密室之中,又只剩下李忠一个人。 半个时辰后,这密室再度迎来客人。 这次来的两位客人,非常不一般,他们竟是金吾左卫与金吾右卫的两位大将军…… 待两位金吾卫大将军先后离开,李忠又在里面待了一会儿,待手下确定安全后,他才晃晃悠悠离开此地。 李忠前脚刚踏进国相府邸,后脚就有下人前来通禀,说是宫里的李皇后,遣来了太监,请国相大人入宫一叙,说是有事相商。 李皇后,李忠的女儿,虽然被尤贵妃排挤得就像是打入了冷宫,但她终究还是皇后,身份在那里摆着。 所以,她想见见自己的亲爹,还是可以的,只需派出个太监递话就可以。 不过,李皇后也知道厉害,她极少派人出宫来请娘家人。 所以当李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愣了一下:“皇后娘娘……派人来请本官入宫一叙?” “是的,国相大人,宫里来的太监刚刚才离开,说待大人回府,就请大人入宫,皇后娘娘有急事与大人相商。”下人拱手道。 李忠眉头一动,眼珠一转之后,他就已经猜到了。 李皇后,为何请他入宫一叙。 叙旧应该是假的,询问她那宝贝儿子——金陵王的情况,恐怕才是真! 一想起金陵王…… 李忠心里就是一叹。 金陵王随钟山王出征,现在钟山王十万大军,都失陷在江北,那金陵王……会是个什么情况呢? 如果,李忠和李皇后知道,在那江北滁州的清流县城里,金陵王与战马做了“邻居”,并时时刻刻都饱受着断臂之苦的话,不知他们会是何种表情。 李忠摇了摇头,也不进府了,直接折返,往皇宫的方向赶去…… 现在的京城,表明上南北皆敌,暗地里暗流涌动,这才是真正的内外交困啊。 再加之御林卫、金吾卫、神雷军,还有京营等,正大肆征调民夫、各类物资等,闹得民怨沸腾。 再加之各种流言满天飞…… 导致现在的京城,真是乱得不成样子。 就好比是一座大火炉,城内所有人,都是被炙烤的“美食”,每时每刻都饱受各种煎熬、痛苦、担惊受怕的“火焰”。 并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人揭开火炉的盖子,把里面的“美食”一网打尽。 恐惧、流言、哭声、骂声,始终笼在在京城上空。 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