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冲天一怒 (第3/4页)
次翻越陇坂,重新踏上关中平原的时候,却发现之前原本已解散回乡的各郡乡兵、各归化部落藩兵们也都重新接到了征召的命令,正在纷纷向位于沙苑的西魏军大营集结。关中大地一时间烟尘四起,万骑云集,一如数月之前诸军齐聚的盛况。 此时位于千里之外河南的东魏重镇虎牢却是另外一幅景象。 在中原大地,大河之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狭长的东西甬道,连接起西部的伊洛河谷和东部的黄淮平原。千古雄关虎牢,就雄伟地伫立在这条甬道的东部入口处。 虎牢也称成皋,因相传周穆王曾在此圈养猛虎而得名。虎牢南连嵩岳,北据大河,山岭交错,地势险要,自古为洛阳东部的门户。历朝历代,虎牢都是天下知名的关隘,无不重兵驻守。 此时天色将晚,空中彤云密布,阴暗凄迷。在虎牢城中北豫州刺史的衙署大堂内,如繁星般闪亮的点点烛火,却是将堂内照得透亮。堂中钟鼓悠扬,轻歌曼舞,觥筹交错,却是正在举行一场飨宴。 大堂内一名华服的贵官居中而坐。只见此人白面长须,气度深沉,眼中精光逼射,令人不敢轻视。此人正是新任东魏东豫州刺史高慎,字仲密。 高慎出身渤海豪族,排行第二,家中老大高乾(字乾邕),老三高昂(字敖曹),老四高季式(字子通)。渤海高氏是名满天下的勋贵之家。高乾成名极早,高欢甚至称其为叔。高敖曹则是号为为马槊天下第一的勇将。高乾、高敖曹先后死于国事,族中便以高慎为首,说来高蝉儿需称高慎为二伯。 只见高慎今日似乎兴致颇高,不住频频举杯,众宾客也一一回应,气氛很是热闹。只是高慎座下左手第一的一名身穿戎服笼冠的武官神情却是有些不大自在,言止拘谨,与堂中的氛围不太相容。 酒至半酣,却突见高慎一手把玩着酒杯,一边斜眼望着那武官语带冷意道, “奚都督,本官今日大宴同僚,你却推三阻四,数请方至,却是何意?” 那武官却是虎牢镇城都督奚寿兴。原来高慎这次由御史中尉外放北豫州刺史,却是没有照例加都督豫州诸军事的官号。这种刺史就只能负责境内的民政事务,被称为“单车刺史”。东魏朝廷另派奚寿兴为镇城都督,负责兵事。 奚寿兴虽与高慎分掌军民,但刺史的官位要高于镇城都督,何况渤海高氏乃是东魏顶级的勋贵豪门,自然不能轻易得罪。当下他只得赔笑道, “下官公务繁忙,一时分身乏术,还请使君恕罪。” 高慎冷笑一声道, “奚都督,你莫不道我自中枢外放这个单车刺史,必是得罪了大将军(高澄),已然失势,故示而远之吧?” 奚寿兴顿时面色红白,不由讪讪道, “下官怎敢,使君误会了。” “怎敢?…” 高慎突然勃然色变, “我渤海高氏一门忠烈,朝野所重。你一介武夫耳,不过犬马一般,安敢轻视于我!” 高慎不待奚寿兴回话,猛然将手中的酒杯往面前的地下一掷,大喝一声, “与我拿下了!” 青铜的酒杯摔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发出清脆铿然的声响。随着响声和高慎的怒喝,大群武士突然从两厢一涌而入。武士们披甲持锐,直向奚寿兴扑来。奚寿兴毕竟武将出身,猝不及防之下,却已本能地从座上直起身来,同时右手已经向腰间伸去,想要拔刀自卫。说时迟,那时快,不想对面突然一物飞来,却是正中奚寿兴的右手。此物既窄又长,竟是一根筷子。奚寿兴右手中筷,负痛之下手只慢了一慢,还未等拔出刀来就被蜂拥而上的武士们按倒在地捆绑起来。 奚寿兴一边拼命挣扎,一边拧头对高慎大叫道, “高仲密,你何敢如此,可是想要造反么?” 高慎此刻已是长身而起,冷哼一声道, “高欢父子心怀叵测,欺君罔上,人神共愤,罪在不赦!我以逆从顺,替天行道,何谓反之?” 高慎再高声喝道, “把他与我打入牢中,好生看押,不得有失!” 众武士轰然应诺,然后七手八脚将奚寿兴拖了下去。 奚寿兴被押走后,高慎对座下右手第一那人深施一礼, “还要多谢长卿相助!” 只见此人身量不高,却是双目有神,气直强干,却正是北豫州刺史掾李棠(字长卿)。刚才正是他掷出筷子,帮助众人擒下奚寿兴。
李棠见高慎如此,忙揖手还礼道, “使君布置严密,彼手到擒来,棠怎敢居功?” 高慎道, “长卿不必过谦,今日若无汝亲往相邀,彼必不肯至,则何以能成大事?” 这时,左右已将从奚寿兴身上搜出的印信呈上。高慎镇城都督印信在手,凭此便可调动虎牢守军。只听他高声下令道, “立即关闭城门,阻绝交通,调军士上城,严加防备。易——帜!” 堂下众人齐齐行礼应诺,然后依令下去分头布置。不多时,虎牢全城戒严,城上红色的东魏旗帜被一一降下,接着升起了代表西魏的黑色旗帜。 话说高慎为人与其他几个豪勇侠猛的兄弟志尚不同,颇涉文史。他官至御史中尉,但手下的御史,多选亲戚乡闾,不免良莠不齐,不称朝望。高澄秉政后,严刑峻法,惩处权贵,因此对负有监察百官职责的御史极为重视。高澄见御史多不称职,便奏令改选。 恰好高慎的前妻为吏部郎中崔暹(字季伦)妹,后被其所弃,另娶赵郡李伯徽女李昌仪。李伯徽于当初任陕州刺史,弘农之战时死于贺兰武之手。李昌仪聪明美貌,知书善记,工骑射,被高慎格外钟爱。她和高洋的妻子李祖娥还是亲戚。 但没有想到的是崔暹后来深得高澄信任重用,高澄为崔暹高嫁其妹,礼成之时还亲往道贺。所以高澄针对高慎的一系列举措,被高慎视为是崔暹在背后挑拨构陷,因此感到愤意难平。高慎一怒之下几乎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开始消极怠工。御史台一度对官员罕有纠劾,多行纵舍。这又引起了高欢的不满,对高慎多有斥责,高慎更难以自安。 而真正彻底激怒高慎的,则是另外一件事。 今岁正元之际,高澄在府中宴请高氏宗亲。因高欢当初认高乾为叔的缘故,渤海高氏也被当作亲族受到邀请,高慎便携新妻李昌仪过府赴宴。男宾自是与高澄飨宴,而女宾则入内宅,由高澄的正妻东魏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出面招待 李昌仪在一堆珠光宝气的女眷中偶遇高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