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六章 重立人设 (第1/2页)
早就定下来的事情,现在居然要重新开始讨论? 蔡小清在上面说着,易青刚听了两句就有点儿坐不住了。 没错! 这个角色当初是他从王福林导演手里求来的,可是那个时候也讲好了的,对于周瑜这个人物的刻画,可以以为主,但也要参照史实,在衬托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同时,必须给周瑜重立人设。 后面的几次讨论,编剧组也是通过了的,怎么现在突然就要重新讨论了? “王导,蔡导!剧本都已经定稿了,现在都开机了,难道还要重新修改?” 蔡小清正说着话,突然被易青打断,心里有些不爽:“你有意见,待会儿再提。” 待会儿再提,你们现在都给定调子了,再不拦着,还有我说话的份? “周瑜这个角色是我来演的,这段时间我也是一直在按照定稿的剧本在准备,现在突然就要改,而且还要完全尊重原著,我倒是要问问了,原著要尊重,那么史实还要不要尊重了。” 蔡小清闻言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刚要说话,却被王福林给拦住了。 “小易!你有什么意见就说,咱们现在是讨论,还没最终决定呢!” “王导!你······” 蔡小清没想到王福林会说这么一句,马上就要反驳。 “蔡导!还是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易青见王福林的态度明显是在偏向他,也有了些底气,起身道:“蔡导的意思,我是我也明白,三国知识的普及,主要就是通过这部书,人们对于周瑜的印象,也早早的就形成了气量狭窄,嫉贤妒能这个形象上了。” 蔡小清闻言,脸色稍微好了一点:“易青,既然你也知道是这个原因,为什么还不同意修改剧本。” 她虽然脾气不好,但也不是个会特意针对人的性格,这次提出来要修改剧本,按照演义来刻画周瑜这个人物,主要还是因为电视观众对于周瑜的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认识。 现在突然要把周瑜往好的方向刻画,她担心观众接受不了。 “蔡导,就是因为人们的认知有问题,我们才要重新塑造周瑜这个人物,总不能明知道是错的,还一错再错啊!” 前世原版的里面,洪宇宙老师演的周瑜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但是,剧本对于周瑜的刻画,太多盲从于演义,反倒是落了下乘。 历史上的周瑜什么样? 今天在座的恐怕全都门清。 提起周瑜,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80%的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赤壁之战,指挥过古今闻名的战役,中华上下五千年名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 然而,名将显然还并不足以完全诠释周瑜,所以史书又给他凭添了几笔风韵。 “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流传后世,引来多少文豪名士竞相引用,去慨叹周郎当年的风姿。 性度恢廓,折节相容的品质,更让他备受赞誉,如饮醇酒,周程之交成佳话。 雅量高致,长壮有姿貌的形容,给了他翩翩儒将的形象。 孙十万一句“胆略兼人”的评价,让他智勇双全。 如此好的人设古今能有几人? 更不宵说锦上添花的美女小乔,给厚重的历史加了一笔彩色,简直是言情文的标配。 还有里面记载的,赤壁之前刘备与周瑜见面时的一段对话,当时,刘备来见周瑜的时候,问周瑜有多少兵,周瑜说有三万,刘备觉得有点少,结果周瑜一句:够了,你就看着我破曹吧。 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妥妥的立flag行为。 如果用绿大暗方式打开这句那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听我的,你就看着我打赢吧。 一句话讲先主都给比成了渣渣,遑论诸葛村夫。 然而拜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周瑜在正史中的完美伟丈夫人设,却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逐渐走了样,到了1000多年后,罗贯中写就的时,更是出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经典桥段,留下了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丑恶形象。 虽然书中也肯定了周瑜前期为奠定孙氏江东基业的汗马功劳,但自从与诸葛亮等人开始接触后,他却迅速蜕变成了一个配角,不仅赤壁之战的功劳,被诸葛亮夺取大半,还因为心胸狭隘,最终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拍,除了要为名著树碑立传,难道就不该普及一下历史知识?非得让观众继续误解下去?” 在易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