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4章 督师南下 (第2/2页)
瓜,不然怎的分主次,要好处?既然是同盟,便间接说明二者非一体,各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所谓的同盟也不过是两不相攻,却不是亲密无间,彼此相托。 彼此不信任,这宋贼究竟出动了多少军兵也就无法核实,成为迷中之迷。 “骆卿家,你来告诉朕,宋贼到底有军兵几何?”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由额头见汗,刺探军情,收集情报本就是锦衣卫的指责所在。那赵氏公然造反,居然连有军多少,战舰几何都不知,一个失职之罪是躲不掉的。 “臣有罪!” 骆养性跪地汗颜道“那宋贼偏居海上,暗探虽有混入其中,但往来信报颇为不便,至今仍未曾有信报传来! 就陆上而言。 西北有军四万众,其中有万五千贼军,余则尽数为鞑军。 琼府登陆之军高达六万。又有宋贼水师一部,人数约核万六千人。合计高达八万贼众! 入江之军更众,有董世英叛逆在先,降军甚多,臣料可达十万之数。 三支兵马总计二十二万众!” “那建奴呢?他们需应对几多宋贼?”崇祯冷冰冰问道。 “臣……臣不知!” 骆养性再次请罪言道“路途遥远,战报未至。若是按月余之前的消息,宋贼在北地蛮荒当有六万之数。” “哈!” 崇祯意味难明,自嘲道“也就是说宋贼有军兵起码三十万众? 朕听闻宋贼之民皆出自我大明,宋贼之货亦是皆产自我大明,但彼辈岁入数倍于国库。 朕就想问问,缘何贼富而国贫?这银子去了哪里? 朕之衣三年未更,皇后之服浆洗变色,难道要朕不吃不喝么?” 诛心之言!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可那又能怎么样?满朝诸公哪个不知道钱财去了何处。 你崇祯过得节俭不假,可老朱家人多啊,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就数不过来。 宗室的名册堆积如山,每年要发放多少钱粮俸禄? 宗亲三十万人是打底,都是只吃饭不干活的,还特么有封地,哪个王爷不是良田万顷? 舍此之外,还有外戚,勋贵,士族阶层,都是只拿俸禄不上税的货色。 亿兆黎民不假,可财富十之有六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真正为国库贡献的是那剩下的十之有四的苦哈哈! 富人不为家国贡献一分一毫,穷人却是往死了扒皮,这朝廷能有钱才是怪事。 可这层窗户纸就不能挑开,满朝文武都是此类中人,哪有自己给自己挖坑的?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跳入这个圈子么? 何况就是挑开也没用,没谁会割腕放自己的血,他崇祯若是敢动这块蛋糕,估计中毒而死是必然。 皇帝可以换,老朱家人多,但利益不能动,动就是死! “陛下!” 首辅周延儒硬着头皮出班,言道“臣以为宋贼攻略甚急,如何退敌才是当务之急!钱粮之事容后再议不迟!” “那诸爱卿就议一议,朕听着!南直隶乃国之根本,今日便要拿出一个章程来!”崇祯面容憔悴,靠在龙椅上闭目假寐。 “备食!”有值守的太监尖声唱喏。 一众臣子尽皆傻眼,也是被逼的急切所至,就再没时间争吵拖延,磨磨唧唧的,崇祯的意思简单明了,今日不议出个所以然来,谁都别想走! 殊不知他急,大臣们更急!不客气的说,在座的衮衮诸公,有大半都是江南出身,家眷,宗族,产业牵扯的不要太多,都是立身的根本。 崇祯不去拼命,他们也会自告奋勇去拼!哪里还管他山陕的乱民贼寇,先救江南于水火才是当务之急! 前所未有,满朝之人只议事,未攻讦。 一众大员商议至深夜,终是取得了共识。 廷推洪承畴,升兵部尚书,经略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总督军务兼理钱粮,号曰四省总督。 廷推工部尚书南居益经略湖广,广东,广西,总督军务兼理钱粮,号曰三省总督。 见旨即走,不得迁延! 督师历来是文官充任,这是死规矩,任谁也更改不了。武官也没那个威望,各地的巡抚知府便能将武将玩死。 可文官知兵的少之又少,还要比拼威望,资历,能入选的就没有几个,寻便大明,唯有这二人可堪一用。 洪承畴平贼有功,战功彪炳,风头一时无量。南居益早年戡乱倭寇,平波靖海,海战陆战精熟。 二人威望,资历皆是上选。 翌日,南居益持尚方宝剑去往广府赴任。 又七日,洪承畴出西安,快马奔赴南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