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布局、棋局和剑局 (第3/3页)
你和马黄叶的目光,就知道早晚有这一遭。” “你遭了黄叶,就未必能遭上我了。即使你能活着和我交手,你的招式也未必能够发挥稳定。”常飞以一种肯定的口吻说,“所以我要快,最好是现在。” 宁宣露出好奇的神色,“他的剑法有那么厉害?” 常飞只微笑,“那不是厉害,厉害都难以形容他的剑法。若说找一个合适的词汇,用‘毁灭’二字最是恰当——说来,你的剑法好像也恰恰有此意境。” 他显然也看出来了,宁宣并不是剑道造诣有多高,而是剑法厉害。按说一个宁家的叛徒杀手,是不会这种以静制动的剑法的,因为杀手本来是要以快打快,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打自己。 但常飞也不问。 “快问他两相比较,结果如何?”谢易听到这里,忽然冒出了个声音。 宁宣只好问,“你觉得他的剑法和我的剑法比怎么样?” 常飞沉思片刻,“剑法你胜,用剑法的人你输——剑和人加在一起,我还是认为你输。” 这个回答简直正应了谢易的心思。 宁宣听到了耳边嚣张得意的笑声,只好苦笑,“你我的剑局,怎么一直在谈他人。慧剑先生,拔你的剑吧。” “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常飞笑着点头,然后抬手拔剑。 他只有一只手,却有两把剑。这两把剑中,一把是欲剑,一把是慧剑。他成名依靠的是慧剑,但其实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万物表相所化的欲剑,也并不可以小觑。 他的手放在了身后,手指像跳舞一样挑选着剑柄。 一会儿来到靠上面一点的欲剑,握住了,却又松开。 一会儿又摸到了靠下面一点的慧剑,拔出了两寸,却又放下。 来来回回几次三番,却始终没有确定。 而他的脸上,也带着一种懒散、随性、好像一切都不用在意的笑容,配合上他唏嘘的胡渣、洒脱的长发、不修边幅的衣着,再加上他的动作尽显优柔寡断、毫无果决,明明这场这场战斗都开始了,居然都没有想好到底用什么剑出招,如胡闹一般,看上去简直一点高手的风范也没有。 难怪唐凤华一直怀疑他的本事。 宁宣却闭上了眼睛。 ——常飞看起来还在挑选犹疑,其实已经出剑了。 他知道宁宣见识过欲剑,所以宁宣一定会提防那将四周的一切表相融入自身的剑意。但同时,慧剑才是他的看家本领,所以宁宣也一定暗中警惕他的慧剑。 在动手的时候,宁宣的心情虽然同样是紧张的,但面对常飞不同的剑的时候,却还是会有些微的不同。 一个是知道但难以应付的紧张,一个是不知道所以面对未知的紧张。 所以他不妨停留在这两种紧张的界线中央,反反复复地挑选剑柄。 而这恰恰是战斗最折磨人的时候。 要是在战斗中,一个真正的武者其实根本没有机会想太多,一切都由千锤百炼的动作和刹那迸射的灵光作用和左右,心境纯粹得不含有一丝波动。 要是在战斗后,不管此战结果如何,一个人还能思考都已经够庆幸的了,一切尘埃落定,战斗战了,是喜是悲是乐是哀都算不上折磨。 唯有在战斗之前的那种心情,患得患失、起起伏伏,这是最折磨人的。 一时之间,好像抓到了最好的状态,却又转瞬即逝,于是便不免后悔。 一时之间,发现自己分神走心,一边庆幸此时没有开战,一边害怕在自己庆幸的时候开战。 一时之间,想着战斗结束能够获得多大名望,不枉此生,又因而害怕战斗结束后自己身首异处,多么可悲。 这段时间越长,就几乎越是多想。 越是多想,越是容易慌乱。 所以才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这是兵法的道理,也是剑法的道理,武功本来就和军阵差不了多少。 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宁宣还没有办法克服本能。 所以他闭上了眼睛。 他不愿意再看常飞挑选剑柄的动作,但也不愿意主动出击。 因为他是属于弱势的一方,而且并不清楚对方的虚实。 所以他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常飞的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神色,这和唐凤华眼中的赏识不一样。这并非是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评价。 虽然实际上来说,他是有这个资格的。 他有慧剑的名头,有马贼的出身,有游历天下的经历,有教导许多弟子的经验,他看待任何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其实都可以拿出赏识的态度。而且他拿出这种态度,宁宣其实也不会太愤怒,但他没有。 因为他深知,如果以一种上位者的姿态面对宁宣,一定会输,而且会输得很难看。 他才不想输。 这种不想输,其实恰恰是对对手的一种尊敬。 一个人打赢了不想输的人,就说明这个人已经将对方的一切征服,这种战斗的魅力,是非武者所不能明白的。 所以他用计。 常飞无声无息地张开嘴,一缕缕的气流从他的口中吐出。那气流一缕缕的落出去,又缓又慢,又轻又柔,一下一下地点着地面,逐渐靠近了宁宣,好像是一个又一个脚步声,这脚步声来到了宁宣的左边。 然后他很小心也很谨慎,几乎是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宁宣的右边。 挑选剑柄是慧剑的第一剑。 故布疑阵则是第二剑。 而常飞拔剑的这一剑,其实已经是第三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