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六章人情 (第1/1页)
新朝,需有新气象。 大汉开国,可不是仅仅一部律法,一个年号,就能象征的,在姚中书的倡议下,汉府开始着手制定属于大汉的新历。 力求在新年伊始,将新历派发至全国各地。 虽然新朝没有了丞相,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王秦在六部之外,又组建了内阁。 这个内阁其实就相当于丞相,谁能成为内阁第一人,谁就是大汉的第一任丞相! 因此,有哪些人能进入内阁,成了汉府众多官员私底下最关心的事情。 谁都希望可以一飞冲天,但名额就那几个。 王秦关心的却不是内阁人选,而是七省官员的人选,以及朝廷六部的人选。 大汉疆土划成了七大行省,虽然行省实行了三权分立,但不可小看这一权,无论是民政、司法,还是军事,都是极其重要。 安排合适的人选执掌这些权力,才能有利于中央集权。 除了七高官官人选问题,六部重组后的人选亦是王秦头痛的问题。 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汉府人才不足,没有足够的人才供他调度。 虽然在今年,他重开科举,但因为战事频发,政权不稳,最重要的是名不正言不顺,他现在只是汉王,而非汉帝。 使得这次的科举结果,并没有预期般顺利和理想。 徐蒹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才在多轮考试中选出了一批优秀者,一共二十四人。 王秦回京后,徐蒹又立刻安排所谓的殿试,让他们角逐状元、傍晚和探花。 王秦对此很感兴趣,科举一直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亦是寒门士子通往仕途的主要通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举,是天下最不公平的公平竞争。 徐蒹自己就是寒门出身,因此非常看重科举的公平公正,唯才是举,是他主导下衡量科举的唯一标准。 经过反复思考,王秦给众人提出的考题是如何治理江北。 此题一出,让众人都有些瞠目结舌。 他们本以为王秦会考治国安邦之类的方略,毕竟大汉立国,这些问题是首要关键。 虽然治理江北与治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同小异。 可江北毕竟只是大汉的一个行省,不能从整体治国方面进行回答。 必须结合江北的实际情况思考这个问题。 但他们都是江南人士,对江北不甚了解,又怎么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因此,大多数人都只论述江北的战略意义,认为国家需要部署重兵。 这种回答,超出了治理江北问题的范畴。 最后,王秦决定将他们全部外派去江北,即永安省,各地各部任职,由徐蒹安排,让他们从底层做起,了解江北,治理江北。 如此一来,算是解决了永安省官职空缺的问题。 毕竟永安与江南六省隔了一条苍江,许多情况下,中央对他们鞭长莫及。 如果继续沿用之前的官吏,对永安与中央的联系会很有影响。 王秦希望能从汉府抽调信的过的人去主政。 这批脱颖而出的仕子,会是第一批,之后,王秦还会任命主政官员。 原来江北各州的长官,王秦都要重新考核,量才适用。 他不能让永安脱离自己的掌控。 “汉王,您要我查找的人,已经有下落了。” 一名礼部官员匆匆的来向王秦回报。 “怎么样?” 王秦有些紧张的问道。 “都已嫁娶,日子虽然清苦,但还算幸福。” 礼部官员胆战心惊的回答道。 “那就好。” 王秦暗暗叹了口气,他心中牵挂的几个女人,竟然都嫁人了,这……或许是件好事吧。 如果真将她们选进皇宫,成天勾心斗角,那才是害了她们,平淡幸福的简单生活,才是适合她们的。 “徐蒹上次推荐的几个适龄女子,都是什么出身?” 王秦失落的问道。 他是时候考虑立后立妃了,并不是因为孤独,而是大汉可以没有皇后,但决不能没有储君。 否则他辛苦打拼的江山,最后给谁? 如果再发生一次像上次一样的遇刺,他的大汉社稷肯定会分崩离析。 “顾家顾蓁蓁,顾家是江南世家大族之首,名望之高,仅次皇室,在民间亦有很强的影响力。” “吴家吴灵雨,吴家是经商世家,他们经营广泛,生意遍布列国,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管家管彤,管家世代书香门第,单在旧楚一朝,就出过一百八十名进士!” “杨姝,他们这个杨家与旧楚杨氏无关,但祖上曾多次成为旧楚军方的统兵大将,称的上是将门虎女。” …… 这个礼部官员,显然事前做足了功课,王秦只问了一句,他便噼里啪啦回答了一大堆。 王秦感到晕眩,打断他的滔滔不绝。 如果不进行阻止,王秦相信,他会将自己所掌握的适龄女子,统统介绍一遍。 “好吧,你安排一下,将你刚才说的这几个女子,招进宫里,我先看一遍再决定。” 王秦说道。 礼部官员傻眼了,答道:“汉王,这不合乎礼法,自古以来,皇室挑选皇后、妃子,都是极为严肃的大事,哪能像买菜一样,放在面前,挑挑拣拣。” “万一是个丑八怪,或是悍妻妒妇,那以后皇宫岂不是要鸡飞狗跳,永无宁日?” “我必须先观察一二,再做决定。” 王秦坚决的说道。 礼部官员犹豫片刻,道:“我们可以办个灯会,将这几个适龄女子聚在一起,汉王到时可以寻常人身份,在旁暗暗观察。” “这主意不错,那由谁出面办这个灯会比较合适?” 王秦问道。 礼部官员连忙说道:“徐蒹大人,他成名已久,在京中颇有威望和人脉,他夫人与京中达官贵人的女眷多有往来,让他出面办这个灯会最合适不过。” “那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你负责与徐蒹商量此事,确定具体时间,再向我禀报。” 王秦点头道。 “下官遵命!” 礼部官员欣喜答道。 放下此事,王秦还有诸多政务处理,便让这名礼部官员先行退下。 出了宫门,这名礼部官员直奔徐蒹府邸。 徐蒹正好从汉府回来,见到他,连忙迎进,两人屏退左右,徐蒹迫不及待的问道:“事情办的怎样?” “下官按照您的吩咐,回答了汉王,汉王连想都没想,就不再追问了,并且决定按照您提供的名单,挑选皇后、妃子。” 礼部官员笑道。 “那就好,只要这场灯会办好,顾蓁蓁必然会成为皇后!” 徐蒹大笑道。 “可我听说,汉王不喜世家大族,他推行的政略,对世家大族亦是多有打击。” “这只是小问题,我有办法,一定能让汉王选中顾蓁蓁,我早年欠顾家一个人情,这次就当还给他们!” 徐蒹如释重负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