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卢植下狱 (第2/2页)
!索贿啊!什么的。 不过,卖官、索贿却不能明着来,只能通过代理人,也就是身边的小太监来处理。 于是,臭名昭著的十常侍就产生了。皇帝依靠着他们,攫取钱财,他则仗着皇帝的宠幸,狐假虎威,找回自己残缺的自尊。 且说,皇帝派出了一个叫左丰的小黄门,来到了卢植大营之中,宣读圣旨,慰问了全军,全军上下非常感激,卢植也以礼相待。 然而,这左丰在慰问完毕之后,呆在军营之中,怎么也不愿意走。而且话里话外,都是讲什么自己的属下带领的粮饷,丢了啊!缺少返程的费用,不能回京城了啊,之类的言语。 卢植是聪明人,自然知道他们是要索贿啊! 可是卢植乃是当时的大儒啊!但凡大儒,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大。因此,思想比较理想化,容不得这样蝇营狗苟的存在的。 就好比有洁癖的人,看不得一丁点不干净一样。其实,卢植这种人是有洁癖,不过,是道德洁癖啊! 所以,有道德洁癖的卢植,怎么能容忍别人向自己索贿呢? 因此,左丰说自己少钱粮回京都。那好,卢植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了1金赠与左丰,以全皇帝的脸面。 但是,左丰是缺这一金的人吗?给自己1金,那不是打脸吗? 而且,卢植你打了这么久的仗,难道就没有缴获吗? 还有,你掌管着千万大军,每日经手的军费何止百万金币啊!难道就不能从中克扣出几百万金,给自己回去交差了事? 说起来,要是真的有缴获,说不定,卢植也就从中拿出一部分给左丰了。 可这三年来,卢植是左支右拙才维持到今天,哪里打过什么大胜仗,自然也就没有缴获了啊! 而克扣军费,去讨好阉人这种事情,当世大儒卢植,怎么可能做得出来啊?这可比杀了他还难啊! 相比起来,皇甫嵩就要高明许多啊! 皇帝每次派出小黄门到皇甫嵩军中****,皇甫嵩都会拿出部分的缴获,交给小黄门。于是,皇甫嵩军中的粮草供应,那是从来都不会短缺的,供应非常的及时。 如此看来,皇甫嵩屈膝迎合阉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啊! 且说,那小黄门左丰,气呼呼的回到就京城,自然就是向十常侍和皇帝诉说自己的遭遇,而后,添油加醋的杜撰出卢植的种种无理、种种的藐视皇上、种种的消极怠战、种种的空耗钱粮等等,反正是怎么恶劣怎么说,水怎么脏,怎么往卢植身上泼! 这还了得?卢植你居然敢如此,就算你有再大的功劳,你也不可以拿1金币来羞辱朕的使者啊!羞辱朕的使者那就是羞辱朕啊!难道你是在讽刺朕索贿? “来人啦!给我把卢植押回来,打入大牢,等候发落!” 刘宏张张嘴,也就决定了卢植的命运。 要是以前,刘宏绝对不敢如此啊! 但是,现在天下基本上都大定了,张角三兄弟也别锁入到了牢笼之中,眼瞅着蹦跶不了几天了,你卢植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用途了。 朝廷能征善战的人多的是了,此时随便换个人,应该都是可以把这场仗给打嬴的啊! 于是,虽然朝堂之上百官针对羁押卢植,那是反对声一片,但是刘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执意要办了卢植。 众人执拗不过,只得罢了。还是罢免了敌前主将,总还要人去主持大局啊! 所以,挑来挑去,终于找到一员宿将,那便是陇西郡临洮县人——董卓。 说起董卓,此人甚是厉害。 董卓生于边远地区的一个富贵家庭,从小养尊处优长大。这个地方属于西北羌人与汉人杂居的地方,自然对中华文明中的儒家文明的一套,不以为然的。 毕竟,你同蛮人讲礼义廉耻,他们跟你讲刀枪棍棒。所以,董卓自小受到的教育便是拳头大便是老大,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那一套,对于忠君爱国礼义廉耻这一套,可以说他是从来没有学过的。 但是董卓毕竟是汉人,骨子里便是阴谋诡计的那一套的。所以,他在同羌人交往中,耍耍心眼,加上他本事体魄强健、勇武过人、更兼弓马娴熟、武艺高强,还有他野蛮凶横的性格,是的羌人都极其敬畏于他。 而董卓也仗义疏财,十分豪爽,因此他笼络了大批的羌人为他所用。同时,他收罗失意、落魄的亡命之徒,为己所用,等待时机,伺机发展。 PS:众口难调!本书全免费,觉得爽的,欢迎交流。觉得不爽的,请删除此书。张口就装逼的,有多远死多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