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3章 箭簇山的泉水 (第1/1页)
当打工仔开了外挂正文卷0173章箭簇山的泉水绿意盎然的样子,眼见又是一年丰收在望。 在村中央一栋大楼前的广场上,几辆公务车整齐地排在一起。 一个穿夹克的中年人正在大楼门口对一位戴眼镜的青年人说着话。 一名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拍摄着。 中年人身边还跟着另外几名随行人员。 邓本初将车停在广场边上,示意林元也停下车。 他对林元说:“我侄子今天回村来了,正在指导村里最大的茉莉花茶制作公司,销售和生产的问题。” 林元想:当干部的排场就是大,还随身带着记者和摄影,每句话都是经典,每个动作都蕴含不同的意义。 邓兆阳同时也看见了叔叔和表伯,还有一位不俗的年轻人。 他对随行人员和记者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先回去工作。我老家就是这个村子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有大禹才做得到,而我不是大禹。我要跟乡亲们拉拉家常,叙叙旧。” 领导发话,谁敢不听。 领导家事,难道你们也要参予么? 所有除了一位贴身女秘书和司机之外,其他人都坐上公务车离开了。 “兆阳,这位是小林,跟你表伯父同住在嘉龙山城别墅,是邻居关系。” 他又向林元介绍:“我侄崽邓兆阳。” 果然是武州市的老大。 官场人物林元见过最大的是贵凌的孙春,应该比邓兆阳大几个级别。 所以他也不卑不亢地跟邓兆阳握了手:“邓总好!” 邓兆阳却有点不情愿,但做为在染缸里翻滚了无数圈的老油子来说,他还是不动声色,脸露微笑地跟林元寒喧问候。 “林老板好,林老板是做什么生意的,我们武州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有没有兴趣来武州投资开厂?有的话找我,给你最优惠的招商政策……” 邓兆阳不愧是武州老大,开口闭口就是招商引资。 邓本初低声跟他说:“小林是过来替我们看风水的。” 看风水的? 这年轻人年纪轻轻懂得看风水么? 龙虎山那种仙风道骨的大师才懂吧。 不过,他能够买得起嘉龙山城别墅,也算是有实力的人。 他知道表伯父居住的别墅,至少值价一千多万,不是一般的人能够买得起的。 住在嘉龙山城小区的人在南仁市来说,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 不过,看他年纪至多才三十出头,应该是靠父辈积攒的财富,才在嘉龙山城居住的。 “他老爸是做哪一行的?” 他低声问老叔。 “他爸是普通的矿山退休工人,一个月就拿三四千元退休工作。这小林,才是厉害人物,不管是做生意,还是鉴赏文物古币,他都有精到的眼光。特别是风水方面,他比龙虎山的风水大师都更强。” 邓本初点开林元制作的风水局给他看。 并且把刚才在后山上说的那番话都告诉了他。 对于整个弄禀屯形状的风水走向都说了一遍。 此时的邓兆阳震惊了。 他走向林元,歉意地说:“林总,失敬了。” 林元:“别大客气,叫我小林就可以了。” 我叫你老叔还叫老邓呢。 “我叫你林兄弟吧,林兄弟我带你去箭簇山看看吧。” 转过一个弯,一座独特别致的山呈现在眼前。 一个宽十米高四五米的溶洞吹来阵阵暖风。 在溶洞口两旁的山上长了许多高大的梧桐树。 左首边一棵树下,岩壁凹槽处用水泥沙浆简直砌了一个坟墓,前面竖着一个碑石。 林元利用专业的风水知识,堪测了一遍,从山的起势,到龙脉的走向…… 有了大致的判断。 单从这座矮山的箭簇山来说,风水格局并不能成为气候。 但箭簇山后面有一条笔直的水渠,跟箭簇山成了一条直线,而且从箭簇山流出一股清亮的泉水。 远处看起来就象一支射出的钱。 于是就跟远处横亘的山脉形成了庞大的气势。 此处的风水便有了浑厚的根基。 林元将上述判断细致地跟邓家叔侄做了说明。 “小林,你的意思是说我大哥的骨灰是误打误撞葬在了一处风水宝地上?” 这时邓兆阳女秘书和司机都站得远远的,面前只有四个人。 郑一民听了林元专业的风水知识解读,也感到佩服。 老祖家留下的东西,确实值得去用心钻研。 “最好是这汪泉水一直保持流畅,气势便能够保持长久,还有对面水渠,要经常维持,保持畅通。” 水渠破坏了,或者山泉水断流了,龙脉之势便断了,到时风水便遭到了破坏。 当然他也不会直接点穿。 有些事还要自己去体悟。 “兆龙在村里,以后就让他注意这些事情。” 邓本初:“小林,你说那个坟墓,要不要重新修缮一下,这样看上去太简陋了。” “管事的风水不在于建得多豪华,不管事的风水建得多豪华都没用。” 林元并没明确回答他的问题。 “自然最好,跟周围山林融为一体,才是最高境界,把墓地造得大豪华,反而破坏了整休的和谐。”林元解释说。 “那就不动它了!”邓兆阳此时坚信了林元的判断。 他带着林元几人朝溶洞走去。 右手边一条沟渠不停地流淌着汪汪的泉水。 一条泥泞路直接通往溶洞深处。 “这汪水应该是地下水吧?还是很有特色的。” 现在是春季,泉水散发着热气。 若是在炙热的夏季,这汪水就成了清凉的冷水。 “说也奇怪,听老辈人说,箭簇山这股山泉60年前也流淌过几年,听说那时候村里曾姓人出了个大官。后来水就断流了,三年前又开始又有地下水冒出……” 邓本初回忆着说。 这回轮到邓姓人出人头地了。 希望老侄能借助这服气运直上青天。 同时,作为拥有一定历史知识,熟知本村变迁的老当究来说。 他知道六十年前的那个曾姓大官,在箭簇山泉水断流后,在战场上出了意外,牺牲在前线。 遗体送回弄禀屯安葬,许多风云人物还前来悼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