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新起点新环境新恋情 (第3/3页)
顾客,只要是到了节假日,依旧是排着小长龙,热情不减。 戚哥的嘴,已经有一个多月合不拢了! 这一新兴的室内轮滑运动,逐渐成为当时青少年的最时髦话题。 今天你去人人了吗?这句话,成为了很多年轻人打招呼的首选话语。 那时候,手机电脑网吧基本上还是稀罕物,人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年轻人蹦迪,中老年人跳交谊舞。 因为专业的健身场馆稀缺,一个新颖的运动最初流行,必然会引发一大批的追随者。 在室内轮滑开始流行的那个年代,第一家人人旱冰的士高的出现,引领了齐齐哈尔市当时的最新室内专业运动潮流。 就这样,因为我是人人旱冰场的主教练,因此我被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一个位置。 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敏感的媒体,开始关注这一新兴的室内体育运动项目。 毫不夸张地说,戚哥是靠着他敏锐的商业触觉,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戚哥的商业天份,在轮滑行业上,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因为是第一家齐齐哈尔市的室内轮滑馆,当时的票价是二十块钱一张票,限时两小时。 一到节假日,一张票限时一小时,但是赠送优惠券一张,优惠券不能在节假日期间使用。 这种门票的销售方式,锁客手段极佳。 一九九五年,你可以随便在大街上,拉住一个年轻人询问,有没有去过人人旱冰场,保证是十有八九都会说去过!并且不是去过一次! 当时的齐齐哈尔市,市区的常住得总人口五六十万,最少四分之一的适龄青少年。 青少年面对这种新颖时尚的运动方式,很难不去追捧尝试。 滑旱冰,逐渐成为了一些情侣增进感情最佳方式。 所以说,年轻人才是很多时尚运动的主流。 圣诞节的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场地里,例行踩场子。 通过我一个多月的培训,人人旱冰场的所有员工,整体的滑行技术直线上升。 我会针对每一个不同熟练程度的员工,设计最符合他们的动作辅导。 有初学溜冰的顾客,只要是我在场地里,都会耐心免费指导。 很多顾客都因此热爱上了这项运动,这是一项勇敢人的运动,这项运动的最大魅力就是,在你摔倒爬起之后! 在进行轮滑运动的滑行时候,因为需要手眼配合,非常锻炼人的大脑反应能力和小脑的平衡。 滑行的感觉,反应在大脑皮层,就是在飞翔。 所以,曾经有一句很励志的关于轮滑运动的话,是跟有科学依据的。 如果,上天没有给我们翅膀,我们就用轮子去飞翔! 这一个多月以来,高跟金马鞋已经完全被我驯服。 鞋子的重量感觉一旦被克服,很多动作就可以水到渠成! 侧手翻做成了,让我增加了信心,成为了我每天必做的动作。并且我开始尝试空转练习。 人人旱冰的士高的装修,完全是采取类似于舞厅的环境,频闪,射灯,旋转镜面灯的组合照明,经常会让我心烦气躁。 或许是潜意识里,我想起了阿帆的爱好,是去舞厅。 对于舞厅的那种氛围,我的内心极其反感。 或许这就是和我出身于军旅家庭的弊端,用俗话说,根本人家的孩子,没有几个会常去舞厅! 我不是戚哥,我无法改变场地这一弊端。 既然我改变不了这个环境,我只能是被动地去接纳它,逐渐地适应它。 记得有一句电影的台词是这样说的,就算是生活强暴了你,如果你没有奋起反抗的能力,那么我们就选择逆来顺受。 这个说法虽然有一些偏激,但是却不失为一种解决矛盾的方式。 那一年,我的装潢系学业开始步入尾声。 日常的早八晚四值班,五点半到八点的学习,晚八点半到十点半的固定兼职,成为了我的必修课。 单位,学校,轮滑馆,家里,我开始了稳定的四点一线的生活。 因为有了室内的场地,龙沙公园旱冰场里,那个疯狂练习中的红衣少年,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时候,在业大的学习成绩上,我依旧是排在全班五十四名同学的前四位。 我是班长起到了表率作用,并因此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拥护。 记得有一个貌不惊人的胖胖女孩姝媛,在一个放学前的傍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递给我一封信。 姝媛说,班长,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歌词?我感觉特别美,我抄了一份送给你! 我接过信,当着姝媛和全班同学的面打开。 很娟秀的字迹瞬间映入眼帘。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爱情两个字,好辛苦。誓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知多知少难知足。看似个鸳鸯蝴蝶,不应该的年代,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在人间已是仙,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我当时,真的是不会唱这首歌,据说是一部港台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黄安演唱。 我很是疑惑,这个平时一说话就会脸红的小胖丫头,今天为什么会突然给我这首歌词? 我眼睛再次扫了一眼手里的信,发现,有一句歌词里,有两个字写的特别大,爱情! 瞬间,我就明白了姝媛的暗示。 但是,我的心在阿静那里受到的伤痕,让我无法接纳这一份突如其来的爱情宣言。 我只能微笑地对姝媛说,歌词很美,我回去会好好看看的,但是,我现在真的没有时间去学这首歌。 姝媛听了我的话,在她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转瞬间,姝媛就微笑着说,没事的班长,我就是觉得这个歌词的意境很美,所以推荐给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