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青云条例,日新月异的武朝局势  (第2/2页)
所学校。    但是这个计划在初期只是计划而已。    设想是美好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发展并不那么顺利。    因为后来觉醒局横空出世,觉醒者的数量激增。    觉醒局自然不甘示弱,不可能让修仙部霸占着生源。    所以同样给上面施加压力,向上面索求。    一些省重点也开始尝试着加入“觉醒班”。    将所有灵根出众、以及通过大数据推测最可能觉醒异能的学生,也纳入了其中。    于是乎晚上又多了一节课……    就算武朝上层愿意看到这种群魔乱舞的景象,学生们也不愿意啊?    一天多出两节课来,这特么是多蛋疼的一件事情?    本来课就多,学生们当时就特么尿了。    怨声载道的一片。    各种各样的举报信就跟雪片一样的传上来……    更何况武朝上层本来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头疼不已。    事实证明。    就算修仙、觉醒这种近乎于神话的东西,真正进入到生活中。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学习、去尝试。    去耗费自己大量的时间下苦工。    尽管从前有些人说着:    “学习有什么意思?要是我也能跟小说里说的,去修仙就好了!”    “觉醒异能是件多爽的事情,我喜欢的不得了……学什么习?!不学!”    但后来就可能演变成:    “救救孩子吧,我想回去学习。”    “学习已经够累了,我为什么要学修仙,为什么要学觉醒知识?”    “我特么就是嘴贱才说想学这种破东西!太累了!累死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吃到葡萄了,发现葡萄是真特么酸……    不过也有人乐此不疲,喜欢接受新的知识。    对这些新颖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每天无怨无悔的刻苦努力着。    尤其是那些对学习本身没有大兴趣,更学不会学不懂的人……    简直是发现了新大陆。    因为这将是他们未来,除了学习以外的另一条出路。    修仙觉醒占其一,也能在未来社会上拥有其一席之地。    大体来说局面不算太坏。    可即便这样。    武朝上层也发现了,觉醒班和修仙班就算可以开,也不可能全开。    而当时武朝的情况是,觉醒不太可能舍弃。    因为觉醒意味着潮流、乃至主流。    而修仙,就算想舍弃也舍弃不了了。    因为第三方,古武道协会已经有冒头的迹象了。    三足鼎立将成。    这个时候无论舍弃哪一个,都会对武朝格局造成大洗牌。    一个不好,也许会在国内搞出什么不利于发展的巨大影响。    而且安仙大建设的轰轰烈烈……    所以武朝不敢对任何一方进行压制。    最后权衡利弊。    只能咬紧牙关,将蛋糕分到底。    一分为三。    全都保留,不被舍弃。    大概在两年前。    上层的教育策略终于确定。    从全国省重点学校开始实施。    而后面向全国。    这一次的策略计划。    不只是面对那些资质好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    修仙班,觉醒班,武道班。    三者凭兴趣任选其一。    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小学,初中,高中。    逐步渗透。    至于一些紧跟时代的、先进的大学。    三班都被立入了非必修课程。    可以进行选修,但没有学分。    全看个人兴趣。    另外。    在一些重点大学、全国知名大学中,有这样一条声明。    三班其中之一学满一学年,将有机会直接选入该部门。    这个声明被民众们称之为“青云条例”。    意思就是。    只要有这个声明在的学校,就有助你青云直上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    比如你是发布了青云条例的某大学的学生。    你选择了修仙班这个非必修课程,学了一学年。    那么你的个人信息。    就会通过数据共享,直接录入到修仙部的资料馆。    可以供修仙部内部审查评定。    如果达到修仙部内部的某些要求、标准。(这个具体标准并不对外透露。)    那就有可能被直接选入修仙部,作为炼气士后备役。    甚至还有可能直接进入安仙大学习。    觉醒局和古武道协会也是同理。    这是对大学生来说的。    至于中小学生,则要宽泛一些。    随着教学方针的普及化。    从去年开始。    中小学生在中考、高考之前。    学习过三班之一,并满一学年的。    就都有可能在中考、高考后接到三方任意一方的录取通知。    据网上流传的一些信息说。    武朝近期有推行中高考改化的意思。    全面革新中高考的模式。    在现有科考之上,加入修仙考、觉醒考、武科考。    目前还属于零散的消息,并没有实际通告。    但在一些有心人看来,这应该不是捕风捉影的事情。    很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但由于中高考涉及面太广,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牵一发动全身。    毕竟国内的科举考试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到隋朝时期。    这种固有的考试模式,想要推翻,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    所以。    新型科考,在近期不可能实现,需要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可,这是机会。    大大的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