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9章:虎子、来信、归来 (第1/2页)
七月十日,副指导员刘河爱的爱人带着儿子虎子过来探亲。 副教导员彭生秋专门给他腾出一间上好的家属房,并把晚上刘河爱查岗的任务,主动揽到了自己头上。 领导干部在关心和体恤下属这方面,还是做得相当到位的。 十二日这天下午搞完生产上来,梁荆宜看到嫂子带着年幼的虎子在一连cao场上玩沙子。 他蹲下来,笑着张开双臂朝虎子喊:“虎子快过来,让叔叔抱抱。” 哪怕俩人是第一次见面,那个小不点也不认生,扔掉手里抓的一把沙子,就摇摇晃晃地跑过来直接扑到了他怀里,并且嘴里还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爸爸”。 “嫂子,这......”梁荆宜的脸上露出些许尴尬来。 “虎子看到穿军装的人都喊‘爸爸’的,他才两岁嘛,和爸爸见面的次数太少了,还分不太清楚,你不要管他。”随后拍马赶到的嫂子说话声音真好听。 但这段话从嫂子口中说出来,却又显得有些许无奈。 梁荆宜鼻子一酸,是啊,在部队里不符合随军条件的干部和家属,两地分居是常态。 如果情况特殊,他们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难得见一次面。 无论在和平或是战争时期,“舍小家,顾大家”都是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就像书本上所写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我们去前面耍一会。”梁荆宜说完,立马抱起虎子就去了营军人服务社。 “娃哈哈”是小朋友的最爱,被虎子喊“爸爸”喊得那么亲热,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心意吧! 吃过晚饭,刘河爱喊梁荆宜上三楼他的宿舍坐坐。 坐下一番寒喧客套后,俩人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聊到了当代文学。 犹记得一年前,俩人打完篮球坐在草皮上聊天扯淡,刘河爱说,他特别期待能过上唐朝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那种生活:闲来无事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说得直接点,他就想一心一意搞文字创作,这是他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我在榴炮三连当排长时,训练之余还发表了大量作品。现在来榴炮一连当了副指导员后,时间相比以前还充裕了,但作品数量却呈‘断崖式’的下降。其实我脑子里面的想法很多,思路也很新奇,我很想写点有深度、有哲理,或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文字,唉......”刘河爱合上了笔记本。 那本子上绿豆般大小的字,写得是密密麻麻的。 “不要气馁,你是太优秀了,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我当新兵时就经常听宗儒麟他们说起你。你可是炮兵团的一支笔,靠写文章拿三等功拿到手软的第一人!”梁荆宜恭维道。 经过五年的历练,老鸟的“马屁神功”也还像那么一回事了。 刘河爱在炮兵团的名气,也的确是靠写作给打响的,他的稿费都快赶上工资了。 “唉,老梁同志啊,这个嘛,都是过去式了,不堪回首,好汉不提当年勇啊!”脸上荡漾着喜色的刘河爱遂又问起了梁荆宜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的。 他这么一问,反而让梁荆宜到是觉得难为情了。 论写作,这个二货写写“流水帐式”的日记还马马虎虎,写其它的,那特么就是弱鸡了。 特别是在刘河爱这种“大神”面前,他肚子里面的那点墨水拖出来,纯属“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个找罪受。 但既然领导问了,怎么也得敷衍个三两句,不然会显得不礼貌的。 梁荆宜便说是受了连队文化氛围的熏陶后,内心也萌生出了写点什么的念头。 这么一扯,俩人就扯到了两年前,由前任指导员姚江生所组织开展的“兴趣小组”,那时候的姚江生说了一句话,让梁荆宜印象特别深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聊到兴头上,刘河爱豪情满怀地说,他准备将自己这些年来,所发表的作品集中归类成书,尔后,力争在年底出版,最起码也是出版十六开的“小册子”那种。等到了老兵“退伍季”,他将一本在扉页上有自己亲笔签名的书,赠送给梁荆宜作纪念。 他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万一那天老梁同志退伍了,而他的书却没有印刷出来,那也不要紧。书什么时候印刷出来了,那就什么时候直接邮寄到老梁同志的家里。 不管刘河爱能不能出书或是寄书,仅凭领导的这份深情厚意,已然是令到梁荆宜感激不尽了。 略显遗憾的是,出书这个愿望,貌似难度不小,即便刘河爱转业回到地方都十几年了,也未见成功。 所以说,梁荆宜心中那份深藏的期待,难以得到有力的回响。 在留守的半个月里,梁荆宜共收两封来信。 一封是徐拥军写来的。 班长: 展信好! 最近过得怎么样?工作上还顺利吧! 退伍回来拿了很长时间的刀,却再也没有拿过笔了。 不怕你笑话我,现在拿起笔来,我连信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你是不知道,我退伍回到地方后,人也变得非常懒了。 平时和朋友聊个天什么的,用手机发个短信,方便又快捷。拿笔写字多麻烦啊,我强烈建议,你也买个手机,诺基亚的就很好用。 咋样了,是不是又想家,又想嫂子了? 其实地方上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它非常复杂,人际关系复杂的要命,而部队是块“净土”,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就拿我来说,退伍回家后,心心念念的“徐记家常菜馆”没有开成,我进了一家酒店打工。上个月我拿了一千多块钱的工资,但是我的一个同事,却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他和我们的主管关系不太好,结果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才拿到三百多块钱的工资。 班长你说说看,这个社会特么公平吗? 要我说,不公平。 大家都是干一样的活,而得到的报酬,却有如此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社会,残酷的现实社会。 刚到酒店那会儿,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但是我马上调整状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努力和上级搞好关系。班长啊,回到地方上遛须拍马在所难免啊! 前几天,我们酒店的老总说,徐拥军和刚来的时候相比,那进步简直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彻底脱胎换骨了。 其实,这也并不都是“钱”在作怪。 有时候,我觉得吧,人啊,还是得学会睁一只眼又闭一只眼的,只有这样,你的日子才会好过。 部队里常说的“拉二胡”,这招在地方上相当受用。 有时候,我们更要懂得“装糊涂”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做明白人,那样的话,别人在背后捅你一刀,你还傻傻地不知道呢! 社会就是这么复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