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2 流言 (第3/5页)
几日,那几人也同时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寂静的夜里,几人此起彼伏的尖叫,让村中人好一番恼怒。家里人更是看她们就厌恶。 几人自然知道自己没被鬼附身,却真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不由将埋怨的对象对准教唆她们传播流言的黄氏与怂恿她们的河边媳妇。 说来奇怪,自其中一人因受不住家人亲戚的冷落,将黄氏交代出去后,再也看不见不该看到的东西了! 其他几人慌忙效仿,果然,说出黄氏,她们再也看不见不该看的东西了! 但黄氏与那河边说脏话的媳妇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村中众人的唾沫星子全朝二人喷了过来,黄氏几桩已经谈成的婚事,人家硬是舍近求远换了媒婆!那媳妇被自家男人毒打了一顿,带着上门给夏承和与顾氏赔礼道歉。 即便如此,十一娘也让黄氏与那媳妇见了整一个月的鬼影子!两人睡眠不足又日日受惊,一个月后模样憔悴仿佛老了十岁。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这只是小小警告,再有下次可就不是简单的鬼影子了! 河边的事没过几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了。 “包子,你怎么……”十一娘很是惊讶,再看到他堂屋里一脸没耐心坐着的苏少楠和堆满半个堂屋的东西时,微微蹙眉,“苏少爷。” 苏少楠见十一娘给自己脸色,也不高兴了,瞪了她一眼将脸别开去,包子轻轻咳了一声,笑道,“十一姑娘好,我家少爷听说因他的事闹的你们被赶出了家,特意带了东西来帮你们。” 十一娘笑着摇头,“不用了,家里什么都不缺,劳烦你们跑这一趟。”包子朝自家少爷努了努嘴,目带歉意,十一娘明了他的意思,便顺着朝苏少楠行了一礼,“十一娘谢过苏少爷好意,让苏少爷破费了。” 苏少楠轻咳两声,转头,居高临下的睨她,“干什么去了?等你好半天了!” 这小屁孩儿,给他一点颜色就想开染坊! 苏少楠却不管她,径直道,“这些东西你们先用着,过几日我再让人送。县衙和云州府的事我都处理好了……磨磨唧唧的,天都黑了!行了,我先走了,不用送!” 她有说要送他吗? 十一娘无语,看着苏少楠主仆飞快的出了她家院子,顷刻就消失在眼前。 夏承和在旁边一直没插上嘴,这会儿见人走了,起身道,“十一娘,苏家少爷这是想干啥?” 十一娘摇头,谁知道他想干什么?说风就是雨的,阴晴不定!她可没时间琢磨他的用意,不过这些东西嘛…… 看过苏少楠准备的东西,十一娘抽了抽嘴角,银线织就的锦缎、装饰用的水净瓶、珠宝匣子……居然还有几颗不知道是夜明珠还是什么的珠子! 夏承和看着东西就笑了,“找个时间把这些东西还回去吧,咱们家也用不着。记得多谢他为咱们家说话的事。” “嗯。”十一娘无奈。与夏承和说起另一件事,“爹,咱们不能坐吃山空,我想着咱们去镇上做点小生意能行不?” “你有啥主意?”夏承和与罗氏也在发愁这件事,罗氏现在拾起了绣花,跟着几个女儿给顾氏当起了学徒,一日上也能绣一方帕子,可卖出去也不过是几枚铜板,实在是杯水车薪。 十一娘摇头,她只是有个轮廓,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我们先去镇上看看,可做不可做,回头再商量?” “也好。” 离开了夏家,夏承安本想继续教弟弟木工活,却被老太太大骂了一通,夏承和知道他为难,也就不再跟着去了。 夏承安很无奈,可孝字压头,他只能用边角料偶尔做些精致的小东西,拿回去让夏承和拆卸了自己多琢磨。 不想,夏承和没拆几个倒被八娘给拆卸了,反复组装着玩儿,很是着迷的样子。 翌日一早,天微微亮,罗氏做好早饭,父女俩用过早饭,蹭了李家大叔的车去镇上。 云州府偏北,天寒地冷,冬日出来做生意的多半有自己的店铺,摆摊的并不多,有几家也是以卖能够带走的包子馒头之类为主,并无其他特色。 父女俩花了半上午的时间将清水镇大大小小的街巷逛了个遍,最后停在一处建亭台楼阁的院子前面。 “这天儿可真冷,我早上带来的馒头捂在怀里都冻成冰块了,这咋吃啊?” “管事那有热水,你去掏一碗凑合吃吧。” “要是能提供午饭就好了!中午吃不饱,下午干活就没力气……” “知足吧!这一天可比别家多给了十个铜板呢!你想吃啥不能买?往街里走上一段路,一大海碗的面也才五个铜板,吃的饱饱的!” “这不是怕走开耽误事儿吗?” “你是舍不得那几个大钱吧?” 周围人哄堂大笑,那人嘿嘿跟着笑,“你们舍得。为啥也跟我一样啃冷馒头……” 众人又是一阵笑。 十一娘心一动,拉了个人问他们这里工期和施工人数,那人审视的看她,十一娘笑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夏承和,道,“我家爹爹想来做点小买卖,买点吃食,就是太远,不知道值当不值当呢!” 那人立时笑了,爽快的告诉她,“咋说也得半年修,上头要精细活!……一百多号人呢。”末了,还小声对十一娘道,“听说是给一个要辞官回乡的一品大员建的颐养天年的地儿……” 十一娘道了谢,又问了他们一般什么时候开始吃午饭,临走,那人还挥着手让他们早点来。 离了那地,十一娘拉着夏承和往西市走,路上,兴奋的跟夏承和商量,“爹,他们那每天有一百来号人,咱们就算是卖热汤,一碗一文钱一天也是一百多文的收益,再随便卖点其他吃食,面条,包子,馒头之类的,你觉得如何?” “这么多人?”夏承和吃了一惊,随即对女儿的提议皱眉,“热汤哪里值得上一文钱?不会有人买账的。” 十一娘神秘一笑,“如果我们熬的是骨汤呢?用猪骨熬制四五个时辰的浓汤,强身健体,一文钱一碗!” 其实胡辣汤最合适,可惜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竟没有辣椒,让她想好的许多菜式都做不得。 夏承和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的!可咱们在哪里热汤……” 十一娘笑着将刚才在角落里发现的一个简易炉灶说了,“到时候咱们就在上面架口锅,热包子热汤都不愁了。”十一娘想起现代在孤儿院见过的取暖用小炉子,想着要是这生意能做,她就去找人做个小炉子,携带也方便。 听了十一娘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