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七十八章奇葩景象 (第1/1页)
长安城中苏家的衣服卖的依然是如火如荼,生意火爆的不行,让人异常羡慕。 而大朝会上,大家依然在吵架,每天都在吵架。 今天吵架的事情就是弹劾,魏王李泰带人疯狂弹劾李承乾。 攫欝攫。张玄素截胡地理书,让正在编写书籍的李泰等人傻眼。 他们万万想不到长孙无忌和张玄素不声不响的干了这样一件大事。 现在李承乾和东宫要投资江南,上来就是先来两百万贯打个响听听。 李泰等人傻眼,随后就是疯狂弹劾。 说李承乾其心可诛,有买齐的嫌疑。 还有人直接说太子堕落,整天和商人厮混在一起。 直接把商人给贬低的一文不值。 这话一出,直接把管理户部的武士彠给得罪惨了。 武士彠站出来就是一声大吼:“你们不让太子投资,不让商会注资,那你们谁来填补江南的窟窿。” 武士彠一句你们谁?直接把人给吓傻了。 武士彠环顾全场,不屑的冷笑道:“江南现在由于新政良好,有不少山野之民出来,本来算好的财政已经崩溃,根本不够用。 你们不让太子投资,你们谁去填补那个窟窿。” 厺厽 书仓网 shucang.cc 厺厽。武士彠看没人说话,继续质问道。 “现在零零散散有将近三十万山野之民需要安置。 其中河间郡王和江南各地扩土破坏收编的部落和国家就二十多万人,你们说怎么安置,开疆扩土的功劳,虽然都不算大。” 武士彠根本不在乎,一点一点的往外怼,武士彠的怼把其他人都弄疯了,什么鬼? “还有蜀中,哪里的人现在也在疯狂扩张,除了这两个地方,还有岭南等地,他们都在疯狂扩张中,你知道那些地方都需要多少钱………?” 武士彠的话还没说完,李二直接插嘴,他疑惑了,怎么还有国家这两个字。 “等等,你说国家?” 李二脸色严肃,灭国战争可是一个严肃的事。 武士彠止住嘴,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苦笑一声。 “陛下,各位同僚,江南往外,蜀中往外,还有岭南以外的地方,有很多山野之人,还有很多小的国家,他们都很小,几万人十几万人就敢称国家。 我们的边军或者地方军都能轻易剿灭。 他们吸收人口,进行一定的汉化,漂亮的姑娘当做奖赏,男的有异心的杀掉,小的养起来。” 武士彠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说出来。 李二愣住,还有这种玩意。 “可是这些事情为何不上报?” 巘戅书仓网ShuCang.CC戅。李二看向三省成员。 房玄龄苦笑一声出来道:“陛下,之前有卫国公剿灭突厥,现在又有杀破吐谷浑,大家都觉得那些地方不算国家,自然就没人上报,都是说剿灭了地方武装势力。” 李二屏住呼吸,他觉得好难,他的国家已经猖狂到这种地步了吗? “所以说?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二忍住不知道是欢喜还是愤怒的情绪,继续问道。 杜如晦上前一步,小声道:“陛下,现在的情况是大家抢完了东西,战利品进行四三二一的分成之后,就结束了,官府对那些人进行教化,送入各个工厂工作。 其中一些顺民需要安置,就上报一下需要多少钱。” 李二彻底傻眼,卧槽,老子迷迷糊糊中有了这么多功劳。 “所以陛下,太子和商会要投入的两百万贯必须接受,我们缺钱。 江南三十万山野之人,蜀中有十几万,岭南也有,这些人都需要安置。” 武士彠憋着一口气,上前道。 他是真的难。 李二为了填补农税的窟窿,现在国家三年没农税,整个国家的税务体系都靠商税和对外战争获得的战利品填补,他上哪偷钱去。 如此危险的情况,还有傻子出来搞政斗,是不是想死。 想到这里,武士彠狠狠的瞪了一眼魏王李泰,瞎捣乱。 李二无语,只能接受。 朝会下了,一直坐在房玄龄身后负责记录的苏曦揉揉自己的腿,站起身,小心翼翼的跟在房玄龄身后,生怕被发现。 出了朝会的大门,立刻有太监过来,告诉他们,李二让把关于江南、蜀中、岭南的一些报告送过去。 苏曦回到尚书省一顿收拾,收拾完以后就派人送了过去。 书房内,李二看着各地的一些汇报情况,心情相当愉快。 “看看,老子的国家现在把剿灭国家都不当一回事了。” 李二心情愉悦,当然,他也只是当做一个笑话看看。 几万人的国家,在李二眼里也就是地方冲突的级别。 不过,李二心算了一把这些国家的情况,零零散散的,他的这些地方武装也扩土开疆了几万里。 “不过,也该处理一下,这四成收入还没看见就又投入地方治理的,应该让魏征下去巡逻一圈了。 门下省的工作可以交给马周,也该培养一下年轻人了。” 李二叹了口气,想到了贪污的问题。 尚书省内,苏曦则是也在苦着一张脸,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大范围的财富涌入,要是没有足够的商品支持,是会出现经济危机的。 所以,苏曦回到尚书省就是一顿翻,还让人去商会要一份最近的各地物价表格。 房玄龄看苏曦焦急的样子很是不理解。 “你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吗?” 房玄龄疑惑,这个傻小子是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苏曦把两份价格表放到房玄龄面前。 “房相,大量金银财富涌入,已经开始出现物价上升的情况,我们应该努力生产商品了。 工厂的扩建该开始了。” 苏曦一脸的严肃。 “理由?” 房玄龄面色严肃起来。 苏曦开始解释:“钱多商品少,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钱少商品多,就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这就是两个道理。 商品少了,价格上升,要想降下来就难了。” 房玄龄点点头,表示理解。 “写一份报告给我,我审查一番。” “好的。” “再做一份食品价格和布料价格给我。” “知道。” …………… 第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