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争执(感谢熊孩子的面具万赏) (第1/2页)
龙虎山上。 苍老的声音低沉紧张:“心!” “避开些,否则怕是有危险。” “知道了。” “知道个屁,老林你让开,我来处理这些家伙。” “糟糕,是陷阱!” 伴随着画面一阵抖动,张若素陷入沉默,然后将手里手机默默放下,端起茶盏吹了口气,风轻云淡地道: “看来现代的家伙们还是有点本事的,不错。” 林守颐叹了口气,看着张若素手机上变成灰色的画面,看着他再度倒下的角色,无可奈何:“你怎么又死了?” 张若素打了个哈哈道:“没办法,对手比较强啊。” 林守颐默默道:“你刚刚开的是人机。” 张若素:“…………” 上清宗的老人叹了口气,有些跟不上老友的思维,道:“若真想要感受到所谓的刺激,为何不去真枪实弹地试试?” 张若素笑言道:“真枪实弹,反而没有手机游戏里能刺激人。” 林守颐哑口无言,想了想对方修为,只好道:“你的倒也是。” “那么,现在你的放松也已经放松过了,是不是该回去处理那件事情了?若是让人知道,符箓一脉各大传承的高层都在争执,你这师却跑到这里来,少不得被人暗地里几句。” 张若素叹道:“他们便去。” “不过,老林啊,你也真会给我找麻烦。” 老师站起身来,慢慢走向师府议事殿,林守颐笑了声,双手笼着宽大道袍,跟在老师身后,道门议事殿当中,此刻气氛凝滞,有身穿不同制式道袍的修士坐于两侧,彼此对视。 中间桌子上放着太平九节杖。 此刻是在争论于,这件古代真修至宝,应当存于何处。 张若素坐于上首,端起旁边茶盏抿了一口,垂眸,神色平和,其余诸修士仍旧彼此之间丝毫不让,而其中争执最盛的,是灵宝宗一脉和师府另外一位真修。 前者认为灵宝宗和太平道一直都有渊源。 太平九节杖理应存放于灵宝宗坛。 而一者认为,太平部早已经在宋朝失传,到现在更是没有传常 那么这一件道门宝物就应该存放在龙虎山师府。 其余上清宗,神霄派之类倒是对于这一门宝物并不在意。 灵宝宗所来者,是一位年约五十余岁,两鬓已白的老人,名为葛岩之,是葛家一脉嫡传,灵宝宗本就是师葛玄所创的道门宗派,代代相传,以三洞之一《灵宝经》为根本法门,为符箓三山之一。 阁皂山灵宝宗坛,也是和正一宗坛,上清宗坛并称的三大法坛。 葛岩之嗓音平和中正,道: “诸位同修应当知晓,太平道和我灵宝宗素有渊源,三洞四辅之列,太平部辅弼洞玄,而洞玄部正是我《灵宝经》,《太平经》失传千年,我灵宝宗也再没能出现修为臻至灵宝经最高层次的真修,而今九节杖出世,还请让它归于我派宗坛。” 师府之中主管俗务的道人张仲瑄道:“此事还有待商议。” “灵宝经唯独修行太平部之法,才能有臻至真修的可能,但是并不意味着,太平九节杖需要被封入灵宝宗坛。” “一者我师府睦门魁首,太平部既然已断绝传承,九节杖自然应该留在师府,和雌雄龙虎剑共处于祖师堂,二来,三洞四辅之中,太平部可以辅弼洞玄部,而正一部同样可以辅弼太平部,让太平道更为精湛。” “若是从九节杖中悟出太平部,那么在龙虎山上,当有利于太平部,而入了阁皂山,却是有利于洞玄部,一者以己利人,一者以他利己,孰上孰下,自然分明。” 两人争执不休。 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真传。 能够参悟其法,自然对于自身道行大有裨益。 古道藏曾言,宗三洞玄经,谓之大乘之士。 而现在这个时代,洞真部上清经,洞玄部灵宝经还有传承,分别是上清派和灵宝派,而三洞之一《三皇经》,却已经在唐代时候,卷入一事,为太宗李世民焚烧,而三大道门宗派最早的三皇派也直接没落。 往事越千年,现在四辅之中,太玄只剩下道德五千言之类‘重玄’,无人领会。 太清也没有了原本传中金丹修持之法,算是失传。 只是丹鼎一系修行者,多少继承其中部分精要,结合武门,儒道养气,禅宗内修之法,三教合一化作了全真体系。 三洞四辅,流传到如今,只剩下了二洞一辅,化作神州道门符箓三山。 即茅山,阁皂山,龙虎山。 可见正统道藏的地位和重要性。 而今三洞四辅另外一部的传承法宝重现人间,哪怕是惯于修心的修士道人,都会浮现出一览玉书,精纯修为的念头和渴望,反倒在此争执,林守颐等待众人争执不休,再度提出先前已经过的事情,道: “太平部道主,或许已经重现人间。” “今次我等一同运九节杖回师府,他曾经展示过极为深湛的太平道道术,也曾运用九节杖,施展出太平道雷霆要术,而九节杖在他手中极为顺服,并无反抗的行为。” “是以我想,或许九节杖本就应该物归原主,归于太平道道主之手。” 争执之音刹那顿了顿。 众人对视沉吟。 灵宝宗葛岩之抚须道:“若真是太平道主,那么九节杖自然应该归属于他,可是林道友,你当真能够认定他就是太平道道主,而非只是因为修行了太平要术之类的太平部真经,所以能够驱使九节杖吗?” 他脸上有迟疑之色,道:“并不是我故意如此怀疑。” “但是如果那位道友也是而今太平道之人,亦或者是某个神州隐蔽修行组织成员,故作苦rou计,要骗九节杖入手,我们这么简单就把九节杖送过去,岂不是为人所趁?” 和他争执的师府张仲瑄也在这一点上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担忧且不相信林守颐所之人真的是太平道道主,担心将九节杖送入敌寇手中,反倒资敌,担忧那人表面上与世无争,实际上暗中和某些存在保持有隐蔽联系来往。 林守颐本要开口反驳,却又想到,自己所,有一部分是因为亲眼见到过那人表现而做出的推测,若非亲眼所见,就是他自己都难以相信。 一时间拿不出什么证据,难以服两人。 正当此时,张若素放下茶盏,道:“他是否是这一代的太平道道主,我并不知道,不过如果他是眼下那冒牌货色,倒是大可不必。” 他声音微顿,复又摇头道: “再来,你们不过是心底不愿九节杖落入旁人手中,自己不能第一时间参悟修行罢了,清修这么多年,断绝外欲心魔,可最后反倒是在这‘清修’本身落下了执念。” 葛岩之和张仲瑄微怔,皆面色涨红。 张若素道:“既然你二人都想要此物,林道友又应物归原主。” “不若你三人争一争。” “神物有灵,看看着太平九节杖会跟着谁。” 葛岩之和张仲瑄刚刚都尝试过,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