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四章:灭宋(六) (第1/2页)
“大王,二杨入城了。” 东京城外三十里,楚军大营。 万军拱卫的中军王帐之中,骆永胜等来了自己最想要等到的消息。 二杨入城,在投降派的帮助下所向披靡,几乎兵不血刃就进了朝元殿! “潘家投降,二十万禁军纷纷放下兵器,大势所趋之下,吕蒙正和曹璨都已束手就擒,此刻二位将军正和杨家一道整顿城务,安民肃境,只等大王一至,百万百姓便会箪食壶浆恭迎大王王驾。” 一众武将闻听纷纷大喜,面向骆永胜抱拳道贺。 “恭喜大王,克成王业!” 而此时的骆永胜,反而闭上了双眼。 “孤,真的拿下东京了?” 单膝跪地的哨探给了一个确凿的答复。 “所以,赵宋亡了?” “赵家上下一千六百七十余口,除少数逃之夭夭以外,现已全部羁押。” 宋,真的亡了。 好像儿戏一般,一个正在上升期的王朝就这么被自己推翻了? 骆永胜想过无数种与赵宋为敌的下场,想象过无数种胜利的结果,但没有一种,有今天这般容易。 景德二年自己起兵,改元正统元年,如今是正统五年。 也就是说,自己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把一个刚刚建国四十多年的新生王朝给推翻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一时间,骆永胜自己都有些犯迷糊。 有的时候,自己会把一些困难的事情想的简单化,可有的时候,自己也喜欢将简单的事情想的复杂化。 那么现在面对宋亡这一既定事实,自己是应该把他简单化还是复杂化呢。 看着沉默的骆永胜,几十名心情激动不已的军中重将都一头雾水。 这么开心的时刻,大王为什么一点都不激动呢? 确实没有什么好激动的。 就好像宋之前的后周。 刚刚建国九年,只是因为赵匡胤陈桥兵变,就亡了。 短短九年,两个国家就完成了政权的交替,甚至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权力的交接平稳着陆,一大批后周的官员摇身一变就成了赵宋的开国功臣,这不比名伶唱戏还要儿戏。 灭了赵宋就意味着骆永胜即将可以当皇帝,开心吗。 当然开心,这种兴奋和开心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可是在开心之余,更大的迷惑可不解压住了这份开心。 自己凭什么会成功的推翻赵宋? 一个国家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走向灭亡? 宋亡就如同周亡一样的,一样的儿戏一样的荒谬。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为什么十几万后周禁军都跟随他,为什么会拥立他做皇帝。” “我大楚入城,为什么二十万禁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纷纷在各自指挥的命令下投降。” 骆永胜抛出了这两个问题,同时看向一众武将。 “谁能给孤一个答案。” 如果国家的兴亡更替如此简单玩笑,那就一定有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大问题。 一个不解决,很可能会导致骆楚一样快速灭亡的致命问题。 “你们知道吗,孤甚至希望孤这一次又是无功而返,希望能够遭受到二十万宋军的顽强抵抗继而铩羽而归,孤励精图治、十年奋斗,最终费劲千辛万苦才一统山河。 那么这一段过程,将会使孤的人生更加真实,而不应该是这样,宛如粉墨登场的戏子一样,轻而易举就葬送了一个国家。” 骆永胜重重叹了口气。 “孤不太喜欢赵宋,甚至是厌恶这个王朝,他太软弱了,可软弱不代表他不强、不大、不富。 寇凖告诉孤,告诉孤咱们面对赵宋有多么大、多么强、多么富。 赵宋一年的赋税足足有七千八百万贯,有丁口四千六百余万,有田三亿四千万亩,军器监一年可以造出各式兵器数百万,甲胄五万具。 他们有十一个养马监,有马匹四五十万之多,仅养马小吏就有几万人。 对比赵宋,咱们呢,咱们只有三省不足一千万的百姓,去年的税赋甚至不到八百万贯,咱们军中有近十万人是新兵,穿着的还是从宋军哪里缴获的辎重兵器和盔甲。 咱们只有三万骑兵,还是招降的二杨,驱使的威虏军旧部。 如果不是二杨和聂方带来的旧部,咱们连一支成建制的骑军都没有,跨过长江之后进入平原,没有骑军的话,咱们一场成建制大规模的军团战都打不赢。 如此大的实力悬差,咱们是如何做到五年就战胜他并且灭亡他的呢?” 宋之富,那是远超想象的。 就说赵恒,原时空的北宋到赵恒去世那一年,赋税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一亿五千万贯! 这意味什么。 仅以购买力进行简单换算,大明最强盛的时期,五年的赋税才堪堪达到赵恒在位时一年的水平。更别说明后期了。 这一点在《宋史食货志》、《景德会计录》中都有详细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