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四章:战后问题与总结会(二) (第2/2页)
“父皇,儿臣的意见是,别留了!” 别留了,那就是杀呗。 骆永胜挑了一下眉头,脸上却没有任何的表情,问道。 “你可知道,你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很有可能就是几十万条人命没了。” 父皇这是什么意思,我的选择错了吗? 骆玉晟心里猛地哆嗦起来,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改口显然更加幼稚,索性便一狠心。 “儿臣知道。” “不改了?” “不改!” 骆永胜的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 会场寂静如水。 气氛压抑的有些可怕,终还是骆永胜先开了口。 只见他侧目看向会议负责记录的书记官。 有些不满的皱起眉头。 “愣着干什么,没听到太子的话吗?给骆成武传令吧。” 这事拍板了。 杀! 一个不留! 骆玉晟长出了一口气,腿弯子都有些发软,冲着骆永胜拱拱手,坐了下去。 后背,早已汗透。 现在的他满脑子都是过关的喜悦,哪里还顾得上北边那些因为他这一句话而走向死亡的敌人? 那么他真的选对了吗? 哪有对和错啊。 对于骆永胜来说,骆玉晟说杀那就杀,说留那就留。 很重要吗? 不重要。 这个问题是他这个皇帝拿出来问臣子的,又不是要他自己来解决。 不过几十万条人命而已,对他骆永胜来说又不重要。 他在乎的,就是要骆玉晟选。 无论选什么,骆永胜都会满意。 唯独不能满意的就是啥也不选,来一句全凭父皇做主。 那这就不行了。 你是太子不是皇子。 这个国家早晚是要你来做主的。 一点主见没有,将来还做什么皇帝。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一项。” 骆永胜没有任何的耽搁,轻描淡写的就揭过了这事。 “现在在北方,民族的混杂程度很严峻,回鹘、女真、室韦都有,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族,他们活络在草原、辽东等地,现在呢也都归顺咱们了,怎么处理复杂的民族问题,你们各自也都拿个意见出来吧。” 这次没有点将,寇凖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主张陛下之前提及的民族政策,即以文化的形式寻求统一,习汉字、说汉语、焚其典籍毁其文明即可,人,就不杀了。” 寇凖的话音一落下,骆成文也站了起来。 “陛下,臣附议阁老之言。” 严真和骆永捷也相继表态支持。 最后,还是骆玉晟。 “儿臣附议。” “好,定了。” 书记官也算是学聪明了,骆玉晟的话一落下,他就开始着笔。 明眼人谁都能看出来,这是皇帝有意培养储君呢。 “不过不只是要寻求文化统一,内迁工作也要同步进行,不能任由他们继续留在草原之上,不然时日一久,又成新的契丹。” “对,是要内迁。” 骆永胜点点头:“不仅要内迁,还要强迫他们学习,这样吧,在长江和黄河挑个二三十处地方,把他们集中起来管理。 白天干干活再学学种地,然后回营再学三个时辰,严真,这事你来负责。” 严真起身应了下来,不忘问上一句。 “陛下,有期限吗。” “三年。” 骆永胜伸出是三根手指头来:“给他们编户分组,三年内一个人学不会,就杀一户,一户学不会就杀一组,要是有两成学不会,就把这两处所有人都填河吧。” 三年学不会,就填河去吧! 一些胆小的官员只觉得腿肚子都险些抽筋。 暴君! 可是左右张望,这些官员却惊恐的发现。 军方和君卫队的人,却似乎很兴奋? 这还是他们熟知的国人吗。 这还是讲究以理服人先礼后兵的华夏文明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