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三章:骆永胜的最佳接班人 (第2/2页)
是哪些人在贪腐,还告诉他律法,你去杀,杀了也没事,无罪。 第二就是这个老兵自己在追要的过程中发现了端倪,可是他没有证据,便干脆一气之下把怀疑当做确凿的真实,连杀三人。 这第一种已经证明不存在了。 大理寺拿到卷宗看过了,老兵庭审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受任何人指使。 他的供述就是第二种原因。 没有证据证明哪些官员合谋贪占他的田地,他只是觉得这两个官员和他们乡的里正眉来眼去,所以一定是有猫腻。 索性便把三人都杀了。 事实呢,这三人确实没杀错,可是结果却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去做的。 那这个时候司法判决上就得慎重了。 判他无罪,那以后地方行使政策中出现偏差,绝对会有一批心存恶毒者撺掇百姓。 老百姓甚至都不需要证据证明官府存在过错,全凭怀疑就敢冲击官府,打砸烧抢并觉得还是有法可依。 这能行吗。 显然是不行的。 这条律法骆永胜是做过批注解释的。 如地方百姓有确凿证据证明自己正在遭受某些官员的迫害,即可像当地所在的省府都察司或反四罪工作组举报,如地方不受理或受而不处理,那你就可以明正言顺的自己去报仇了。 为什么要有这个批注。 因为骆永胜不愿意看到地方的官员都把老百姓害死了再去处罚这个官员。 然后说上一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那这个结果,仅仅是用一条有罪的灵魂来弥补一条无辜的生命。 犯罪的官员该死,可冤死的百姓怎么复活? 没法复活。 这就只能成为人间悲剧。 这么简单的道理,三千年前的周公旦就懂了。 要么哪来的周礼。 骆永胜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所以他不要什么长治久安。 老百姓越明白什么叫造反,越明白什么叫阶级斗争思想,大楚这个国家才会永远不会亡国! 这个案件一旦登上邸报抄送天下,你看天下的官员还敢贪腐吗。 好嘛,干贪官有生命危险啊。 死了不说贪的钱国家还得罚双倍,赔给被因贪腐而受罪的百姓。 那这死的也太冤了。 骆玉晟的回答将这两点都考虑到了方才做出的回答,可以说是让骆永胜非常的满意。 既约束了百姓无序的行为并进行了处罚,又震慑力官员们不敢再心存侥幸 不仅仅严明了刑法,还贴合了骆永胜的思想核心。 这样的孩子,谁不爱呢。 难得可贵,十八岁! 天赐大楚一个好的接班人。 这才有了问骆玉晟打算几时接班严真的第二个问题。 而骆玉晟的思虑也很成熟。 说十年接班,骆永胜也会批准,但那会让骆永胜觉得他骆玉晟太过于谦虚,没有担当。 前文骆永胜就说过骆玉晟,你是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早晚连国家都是你的,你在担心什么。 染指权力是必然的事。 你现在不去碰权力,将来骤然接班,你拿什么和百官大臣斗。 你凭什么会认为你有能力驾驭好骆永胜留下的这万里锦绣江山? 那种传统的父传子家天下的权力承继,已经被历史证明不可行。 太子没有当皇帝之前,即使有自己的一套属官系统,实际上也完全锻炼不到什么。 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参与中央对核心大局的决策问题。 而若是选择立刻接班,又会被骆永胜认为过于急躁,性格上有点冒失。 那便在以后,可能会被安排更多的磨练。 而且也太不懂得照顾其他人的情绪了。 毕竟严真就在现场坐着,你说立马接班,那人家严真怎么办,只能现场递交辞呈了。 严真的脸上不好看,骆永胜要是批准,骆永胜脸上也不好看。 这个台阶不好下。 说个三年。 给严真一个准备的时间,也给骆永胜一个台阶下。 两边都照顾到,这就是成熟。 而最让严真感到惊叹的,还是刚才在马车上。 骆玉晟说的那句。 “学生只是情急之下,随口答了一句。” 这明显是撒谎。 明明骆玉晟什么都考虑到了,却还在严真面前装傻。 骆玉晟真拿自己当皇帝呢,已经学会开始不向任何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揣着明白装糊涂,还一脸的惶恐无辜。 呵呵。 这一夜,严真和骆玉晟注定是睡不好了,那骆成文也一样睡不好。 月落日升。 他就要出任大楚第二任首辅并重组内阁了。 这也意味着,大楚,将迎来新的篇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行将启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