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军功章的构思(求月票) (第1/2页)
咸阳宫。 嬴政捧着竹简,翻看着吕不韦交给他的名录。 这些名录都是从函谷关一战开始到灭韩,所有有功之人的名录。 有些人死了,有些人残了,还有一些人立功,获得了爵位。 洋洋洒洒几万人,不过都已经核对过军功,做过整理。 功劳大小都分别归类。 殿内坐着的除了吕不韦之外,还有蒙骜、渭阳君、王贲、公子启等人。 这是一个小会,其他将军大多在军营值守。 但这小会规格也极高。 集合了相首、将首、宗室之首以及秦王的亲信。 他们在这里的一个决定,可以让整个秦国动荡,乃至天下动荡。 “大王,如今军中封赏以及抚恤都已经按照规矩照例发下,不知大王还有何吩咐?” 吕不韦跪坐在嬴政的对面,好奇问道。 而在一旁,芈启与王贲也一脸奇怪。 至从商君变法以来,军功为先在秦国已经根深蒂固,没有人敢贪墨他人军功,因为这是死罪,甚至还会牵连自己的家人。 所以当嬴政要看这些奖赏名录的时候,吕不韦第一个反应就是嬴政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敢贪墨功劳,然后想想又不可能,因为这对秦国有害无益,一旦如此秦国的根基就要崩塌。 然后就是觉得嬴政准备对军功做些什么。 只不过他还不知道是好是坏。 蒙骜也眉头微皱,目中浮现一抹担忧,但随即便消失不见。 他相信嬴政不会自毁根基,而且老秦人以及满朝文武也不可能让人动摇军功根基。 “今日寡人找相邦与蒙将军以及叔父确有一事要谈,寡人继位,韩国乃寡人所灭的第一个国家,寡人以为当为后世谨记。” 嬴政说着话,轻轻一挥手,身后冬儿捧着一个木盒放在了众人中间的木桌上。 “嗯?” 吕不韦眼睛一眯,看向木盒,心中奇怪。 “诸位请看。” 嬴政一脸微笑,就连一旁的蒙骜、渭阳君以及公子启都露出好奇,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嬴政在卖什么关子。 “这是……” 吕不韦打开木盒,只见木盒乃三枚大小相同、材质不一样、极为精致的圆形硬币静静摆放。 说是货币,但却并非现在的秦国货币,而且也太大了,还是实心的。 并且如此精美,目前秦国的模具好像还铸造不出来,只能人工雕刻,但那样可太费人力与时间了。 因此吕不韦满心不解。 “我秦国有军功爵,却未有军功章,爵位有更迭,失者一无所有,不存功绩与姓名,寡人灭韩,当为后世所铭记,因此寡人决定,未来每逢大战胜之,当为立功者颁发军功章,纪念此战,以表其功!” “军功章?” 吕不韦将何种三枚两寸大小的军功章放在手中细看。 铜制功勋章略显粗糙,正刻‘秦’字,背上刻名字,中刻战役之名,最下则刻日期。 比如他手中这枚,上刻‘黑夫’,中刻‘五纵函谷’,下刻‘庄襄王三年’。 而到了银章则不一样,极为精良,正面‘秦’字变小,镶嵌于展翅玄鸟图纹的胸口,玄鸟羽毛都极为清晰精良,而背面则格式一样,只不过字迹更加清晰、精细,显然是经过仔细雕琢的。 金章正面玄鸟则变成一条盘踞的真龙,栩栩如生,龙鳞清晰,此等工艺一般都是为王公贵族们打造精美饰物的顶级工匠才有这本事,单这一枚怕不是就要至少半月功夫打磨。 而在其背面,则刻着简单七字,蒙骜,灭韩,秦王政。 没有日期。 吕不韦暗暗皱眉,随即轻声问道:“大王,这军功章除了纪念之外,还有何作用?又以何等功劳分发?” 吕不韦很聪明,看出着所谓的军功章很精良,必然不可能多发,因此他想知道这会不会对秦国的军功爵体质产生影响。 毕竟军功爵是秦国强大的根基。 蒙骜也忧心忡忡,沉声说道:“大王,军功爵乃我秦国根基,万不可轻动啊!” “大王,军功爵绝不可动!” 渭阳君嬴子傒也肃然道。 他们肩负庄襄王嘱托,同为托孤之臣,自然不希望嬴政有太大变动,导致秦国出现问题。 “寡人知道相邦与蒙将军、叔父担心什么,且听寡人道来。” 嬴政同样不会自毁根基,其实按照进程,他什么都不做也可以。 但他想的更远,如果一旦统一六国,那么战事自然会减少,也导致军功爵体系僵化最终奔溃,得益者与未获益者产生矛盾。 或许有人觉得继续对外征伐可以解决矛盾,但是,对外征伐主要目标不是战争,而是为了夺取土地与好处,土地再多,也需要足够的人口耕种才行,不然即便夺来也不过是荒土,因此在人口数量没有大规模增长前,就必须有一个缓和时期。 有一个中和,但这种中和统一之后去处理会很麻烦,不如早点准备,潜默移化,这既不会对旧有体质产生影响,反而还能促进良好作用,除了单纯的利益之外,还能凝聚秦人之心,军心、民心。 随即几人就听嬴政凯凯而谈,“我秦国的军功爵自不会废除,也不会削减,绝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这军功章寡人将之划分三等,分别以金、银、铜铸就,以表彰将士勇猛。” “比如这以铜铸军功章为最基础,同场战役中,单人杀三甲者可获;因其与爵不同,所以不需因己方损失而抵消,获章者,饮食同簪袅,但无爵无地;赏千钱,全家免两年徭役,可获姓,县载其名。 且军功章可累计为用;除十恶之罪外,也可用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