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6章 一种精神 (求推荐和收藏) (第2/2页)
着这些新的8086处理器的加入,苏长空乘坐的安12上的计算机算力打破了4年之后银河计算机1号每秒1亿次的算力。 芯片制造技术的提高,除了用在处理器上,在第二代半导体锑化铟和砷化镓上也有重大突破。 锑化铟由于在对特定的红外波段会产生电子迁移,被用于红外热成像传感器芯片的开发,1199厂在使用3微米的制程后,成功将128*128阵列芯成品率提高到5成,256*256开发成功,还过成品率只有2成。 这些新型的芯片就用了霹雳3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上。 至于砷化镓这种半导体,由于电子迁移是第一代半导体硅的5到6倍,特别适合用来做大功率发射器。 而这个功能正是相控阵雷达需要的。 砷化镓的出现使得相控阵雷达型化成为可能,在此之前相控阵雷达由于体积太大,主要于战略预警,像国内于60年代启动的650工程中,第4部分就是7011相控阵雷达。 该雷达重达万吨,运输时被拆分成近500节火车皮,其雷达展开面积达上千平方米。 砷化镓用于相控阵雷达是在80年代。 所以苏长空又借着自己的先知先觉,率先进场了。 不过砷化镓由于加工中有剧毒,工艺性也不好,成本极高,跟等质量的黄金有得一拼,此次1199厂半导体工艺升级,苏长空也只是提高了产量,良品率基本没提升。 所以安12上的相控阵雷达吊舱只是增加了发射接收组件数量,原有的200公里探测距离没有变,不过对多目标的分析能力增加到50个,升级了雷达的跟踪精度。 安12升空后,到达了95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已经快接近了安12的高度极限了。 由于安12上的相控阵雷达吊舱功率有限,为了效果高度必须高。 “拐洞五,我是拐洞幺,汇报情况。”苏长空道。 “拐洞五报告,一切正常。”冷兵道。 苏长空又用同样的方法向另一架歼7I寻问了情况。 今的测试将由一架歼7I发射一枚特制火箭,火箭的最大速度为2.3马赫,用来模拟米格23,而冷锋做的就是将歼7I上特制霹雳发射出去,用来模拟对米格23的攻击。 虽然靶弹经过加大,可是持续飞行的时间也只有几十秒,这对冷兵来是非常难的,为了模拟实战,靶弹也是会做出飞机一样的机动动作。 测试开始后,冷兵就要开始加。 “1.0,1.2……”当苏长空扯着雷达显示的速度,心里已经开始为冷兵担心了。 “拐洞五,注意观察飞机的情况。” “收到,一切正常。”冷兵道。 “2.0马赫了!”苏长空边上的冷雪也开始紧张了。 一般的歼7,2马赫就是它的极限了。 “2.3马赫了!”苏长空看到这个数字,就开始指挥另一架在冷兵前面的歼7I了。 “拐洞六,发射弹!” “拐洞六收到!” 这声“收到”这在耳机传出。 歼7I机腹的挂架上重达半吨的靶弹分离,随即点火。 发射完靶弹的歼7I机身一振,然后就是一个横滚快速脱离。 前面投放靶弹的歼7I刚离开,后面的冷兵就已经已经最大速度2.6马赫,而前面的靶弹也将达到最大的2.35马赫。 “苏长空,不好了,计算机显示拐洞五与靶弹的距离比预计偏大。”冷雪急道。 “大多少?”苏长空问。 “超出4公里。”冷雪道。 “霹雳3的射程只有11公里,咱们之前预想的是在7公里内是,现在超出4公里那几乎霹雳3的最大射程,那几乎不可打郑”苏长空道。 此时的苏长空陷入了沉思。 霹雳3最大速度是2马赫了,为了让它能追上2.35马赫的靶弹,主要是要利用歼7I给霹雳3一个大的初速,从而使霹雳能追上靶弹,现在与靶弹的距离拉大了,这次任务就已没有发射的必要了。 虽然想了很多,可是却是在电光火石间,苏长空下令, “拐洞五,测试中止!” “拐洞幺,情况我已经在数据分享上看到了,再给我几秒钟,只要达到2.8马赫,导弹的射程就能追上靶弹。”冷兵道。 “拐洞五,测试停止。” 冷兵开的歼7I之前测试的最大极速是2.6马赫,现在要飞到2.8马赫,苏长空可不敢让冷兵去冒险。 “大哥,停止加速,停止加速!”冷雪一看屏幕上数据就抢过苏长空手中的电话大喊。 可是冷兵却没有回答。 他此时集中所有精力开着飞机,将加力开到最大。 这次测试的花费高达数百万,相当于采购数架常规歼7I,冷兵希望能一次成功。 “拐洞五,计算机显示已经到最佳射程范围了,赶紧发射,要不飞机的发动机会撑不住。”苏长空道。 “收道!” 在冷兵的声音里,苏长空已经感觉到冷兵的飞机在震动了。 “打中了!” 等苏长空反应过来时,霹雳3已经命中了靶弹。 他没有高兴,而是摸了一把额头,手里全是汗,而一边的冷雪已经哭。 此时此刻,苏长空没有为实验的成功为高兴。 他之前就在想那些条件比他们还艰苦,还危险的测试是怎么完成的? 这一刻,他已经明白了答案,是一种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