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霸主_第277章 该来的终于来了(求推荐和收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7章 该来的终于来了(求推荐和收藏) (第2/2页)

合金太贵,不易大量生产,不锈钢太重,这对飞机来是致命的。

    不过来也巧,财大气粗的老美搞出的黑鸟就是用超过90%的钛合金打造。

    熊国的暴力皮实用不锈钢打造了米格25。

    结果就是这两种飞机的速度都过了3马赫。

    不过在此之后大家对战斗机的极速追求就停留在2.5马赫,像老美的F15最大速度就是2.5马赫。

    最后就是大家似乎达成了共识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过高的速度让战斗机失去的性能太多,比如机动性。

    70年代末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导弹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如果比速度飞机再怎么也干不过导弹,于是战斗机能过3马赫的飞机就定格在了米格25,如果要真要让突破3马赫成为常态,那就只能寄希望于第6代战斗机了。

    明一下现在老美也学了毛熊把原本战斗机的四代划分改成了5代,所以F22,F35现在也跟毛熊一样叫5代机,所以最新的飞机已经是6代机了。

    不过目前号称速度最快的的老美预计也等到2030,距离米格25服役的72年相差了60年,这时间已经比1903年飞机诞生到突破音障的50多年时间长。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还是一个估值,足以明让突破热障成为常态的难度。

    至于最后黑障就是飞行器重返大气层时,在60千米的高度,时速度达20多倍音速,温度达近万度。

    热障都还没常态化,黑障也就遥不可及了。

    这里咱们又得回到冷敬荣他们提出的高速歼8上来,其实这就是在走老毛子的老路,现在都80年代了,这种高空高速的理念肯定是不行了。

    只是怎么,苏长空还在考虑郑

    于是苏长空试探问,

    “冷叔,你们不会想打造国内的米格25吗?”

    “没你的那么夸张,米格25出来这么久了,你也没见那个国家搞出一个速度超过3马赫的飞机,不过今歼7达到2.8马赫是个不错的速度。”冷敬荣道。

    “这样啊,如果让歼8达2.8马赫重量估计要增加3吨,重量达到22吨,成本增加一倍,发动机的寿命只有200时,这还只是飞机。

    再加上达到2.8马赫后,歼8就真成了一架高空高速的截击机,还得给歼8装配一台探测距离达100公里以上的脉冲雷达,只有这样才能将性能发挥出来,而这个雷达现在可不便宜要上百万……”苏长空到这里停了下来。

    他发现冷敬荣居然在记笔记。

    “啊长空,我看你分析的挺不错啊?”冷敬荣道。

    “冷叔,这样的条件你们也接受?”苏长空好奇问。

    “怎么不能接受,又不是大量生产,就像你们现在一样生产部分特殊的机型。”冷敬荣道。

    “对啊,长空,有什么想法,你赶紧,就像这次,你居然用一枚霹雳3击中了一枚2.3马赫的靶弹,这思路就很特别。”杨主任放下手中的笔道。

    “光飞机还不够,还得从导弹上下手,而且分两步走,就今的测试来看,1199厂生产的第三代锑化铟红外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强,追踪角度可达正负50度。

    不过我觉得霹雳3射程太,如果将霹雳3射程增加到20公里,再用上1199厂最要新开发的热障材料,可以将导弹的速度提升到2.5马赫,这个方案先应急。

    最好的方案还得是这第二步大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就是1199厂的雷达型化已经有了眉目,可对最大50公里的目标搜索,配合上歼8上的大功率雷达,引导前半段80公里,就能达到130公里的有效射程。”

    苏长空突然发现,歼8也可干这个活,这样虽然单调一点,可是也是相当的实用。

    80年代正是导弹的成熟,才让SL那些高空高速的轰炸机走了下坡路。

    “你这方案怎么跟F14搭配不死鸟的思路如出一辙,听着不错,而且你们的雷达导引头都好了,给个时间点。”杨主任高欣。

    国内苦恼SL高空高速轰炸机威胁已经多年了,要是苏长空的第二种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成功了,那怕歼7也能跟逆火拼一下。

    “3年内……”苏长空还没完。

    “咚,咚!”外面的门响了。

    三人脸色立马就变了,因为他们在开会,现在有人敲门定是大事发生。

    开门后,苏长空一看居然是冷敬荣和杨主任的秘书都来了。

    两人送来一分加急电报。

    苏长空站在一边候着。

    只听冷敬荣突然,

    “长空,你们歼7I马上就有用武之地了!”

    苏长空接过电报一看,心中一惊,“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原来在4个时前苏阿冲突发生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