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郡国并行(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2/2页)
“扶苏以为,君父可先封国,待边地稳定,再撤了封国,全数施行郡县。” 嬴政听了,自然挑眉。 扶苏看嬴政似乎还是不愿意。 “郡县和封地,未必不能同存。而且,边地封君,有助于君父将君度将军权独揽。” 说着,扶苏来到沙盘前。 用自己的配剑,在沙盘上圈出咸阳。 “君父,山高路遥,本就是事实,道路不通,更是让我等为难。如今是我秦是不得不施行郡国并行。” 嬴政也望着沙盘。 “说来说去,都是道路不通。” 扶苏听了,当即用旁侧一支木条围着咸阳,呈放射状画了十几条线。 画完之后,扶苏又在原先的放射线上,圈了三圈。 看着环形和放射形相结合的道路,每个交点都是一座城池,嬴政看了少顷,当即明白了扶苏的意思。 二人相视,尽在不言中。 这样一来,嬴政便可以将秦国的老地盘牢牢把控在手中,而百万大军也不会调去边地,有百万大军在手,哪个地方敢叛乱,大军就可沿着道路长驱直入,将叛逆势力扑灭。 “君父,臣以为,等到这些路径全部打通。君父便可在全国施以郡县制。” 嬴政望着沙盘,而后看了看扶苏,终于说出了那个字。 “善。” 扶苏看着嬴政向自己投来赞许的目光,竟然生出恍如隔世之感。 嬴政竟然这么快就同意了他的主张。 惊喜之余,扶苏心头微微也有一丝不安。 因为,泰山虽然自己动了动,可是他终究是泰山。他的心意,怎么会被自己几番话就给打动了呢。 扶苏回了自己的殿,已经是夜半,他望着自己的胳膊。 兴许,让嬴政最终认可了自己的想法,靠的不仅仅是那些后辈们的经验,而且靠的是他和他一脉相承的血液。 —————————— 一日后,朝会。 诸臣立在殿中。 李斯独自一个人立在原地,周围的大臣都围到了王绾身边。 李斯没想明白,一向笃信法家之术的大王,竟然会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相信他的长子。 听闻前日,大王病愈,和太子深夜相谈甚久。 几声熟悉的锺响过后,还是那身黑色的冕服,但是今日,嬴政却尤显锐气更甚。 不似大病初愈,嬴政脸色并无轻松之色,相反脸上是比从前更甚的严峻之色。 嬴政迈着大步入了大政殿。 李斯终于见到嬴政。但是嬴政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仿佛嬴政完全不知道,他廷尉李斯曾有事前去求见过他。 嬴政的每一步,都很稳重,但又给人一种迅疾的感觉。 坐定王座。 诸臣行了礼,嬴政神色凛然。 “寡人决定,在边地封君。” 此话一出,诸臣都会心的对视一眼,而后齐齐俯首作揖。 “君上明断。” 嬴政见到这帮臣子,面色严峻。 嬴政首先将目光投向王贲,这一瞥,倒是让王贲心安了。 不管怎么说,大王总算没有卸磨忘驴。 但是很快,嬴政又将目光略过了王贲,直直看向蒙武。 “蒙武——” 蒙武抖了抖腿,而后走上前去。 老将军穿着甲,走起路来,还是步下生风,踩得地板腾腾作响。 “大王。” “寡人决定,封汝为安东侯,前往临淄。临淄郡、琅琊郡、东莱郡三郡皆由汝管辖。” 蒙武听罢,惊喜之余,两行老泪从眼眶之中涌了出来,布满了皱纹横生的面庞。 每个人都侧目看着蒙武。 蒙恬、蒙毅二人都在臣子之列中看着他们的父亲。 此时,两人内心几乎做了同样的想法。 君上向来是恩怨分明之人,从不薄待有功之臣。 得遇如此明主,他们自当奋力报效君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