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利害之间的生与死 (第1/2页)
从此朝野之上,无人敢再找公子麻烦,张让也将其视为财神爷。 那些进言讲坏话的,让张让查个正着,送数十名罪行确凿的人与帝,以表其功。 帝又亲自审之,果不其然,乃叹曰:“前面已斩数百人尚不能震慑,这贪了钱财,还恶人先告状,将士在前线拼命,尔等小人在后方坏事干尽,传朕旨意,夷三族以儆效尤。” 第二天以后朝风突变,皆进言称赞唐王忠勇,帝欲收买人心,命人与唐王造王府,又奖励些牛马与唐王,让小欧哥转送。 想那张让,本是人人皆骂的大贪大腐之人,这样一来,还反贪有功,得到不少人的歌颂,如所述: 风光背后应长思,世事无常莫自欺。 不信诸公曾笑语,贪官也有建功时。 唐王听了小欧哥转述,只好上表,在洞庭湖边上建一城,以产仙家指定之物,王府就暂时不建了,等有钱了再建不迟,并要他代谢圣恩。 帝见其表,大赞忠勇,龙颜大悦,时与左右道:“众臣若如唐王,朕便可高枕无忧也。” 经这一搞,灵帝便将这事无限放大,下诏令公卿举奏刺史、郡守贪残害民者。 太尉许馘、司空张济谀附宦官,收受贿赂。 凡宦官子弟、宾客为官贪残者,皆置之不问,却举奏边远小郡为官清正,颇政绩的二十六人。 反正你在边远地区,没有关系,没有势力,就冤枉你了,怎么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百姓诣阙诉冤,司空陈耽、议郎曹cao上疏,据理力争,有凭有据,劾奏许馘等人所举皆出于党私,是“放鸱枭而囚鸾凤”。 灵帝闻奏,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谁真谁假,无从下手,便又通过小欧哥问计于公子。 公子别无他法,让帝软禁了这些人,自己命人到各地调查,将真相告诉小欧哥,让其代为表述。 说明这些人是蒙冤的,帝乃责备许馘等人,并将所蒙冤被举者皆拜为议郎。 车宁来电道是长沙国的管理班组搭建完毕,正在统一规划、培训。 公子问韩玄那边的动静,车宁道:“这边安防倒是没什么问题,倒是你要注意,初入官场,莫要太张杨,目前我们实力不够。” 公子叹道:“眼望着那些人受冤,我岂有不救之理!” 车宁叹道:“君王治理天下,既要君子,也要小人。君子是用来装潢门面的,小人才是用来办事的,你得注意这点,莫仗着现在灵帝帮你,便得罪了那些小人,那是他怕神仙,不是怕你。”公子连连称是。 忙到年底,公子带两万建设兵和两万精兵回长沙交接。 公子衣锦还乡,来到长沙城下,宣圣旨,欲接管长沙郡,那太守如何肯让位? 韩玄以为,公子在巴蜀之地,就算成功了,也会在那边发展,而舍了汉昌罗县这小地方,自己坐得渔利。 但他到死也不明白,在他,公子,皇上三者的博弈中,他能想到的,那灵帝又怎么会想不到? 他能让公子呆在有天国之称的巴蜀之地? 公子推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去当太守,朝中还想着法子安插文武官员进去,更别说让能打的唐王在那里驻军了。 公子回来了,来接长沙全境,抢的是他韩玄的饭碗,韩玄却不走,持兵拒之。 公子率众欲破城而入,那魏延因战败不得志,又看不惯韩玄的所作所为,所以在韩玄手下没少吃苦头,几番差点丢命。 好在其人伶俐,均化险为夷,才拖到这时。 此时的魏延,已由当初的门牙将军,成为守门的百夫长。 此番见唐王至,想着唐王能力强,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有道是鸟择良枝而栖,几经考虑,他二话不说便开门迎接。 韩玄见唐-军入城,知道大势已去,化妆成难民朝南而逃,欲投茶陵吴臣那里而去。 张安来报韩玄逃了,公子应答应过韩诗茹要好生待他的,心想逃了就逃了吧,反正效果已经达到了,他若在自己手上,还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