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南诏国(10000字) (第3/4页)
南诏国安全稳定,进行了协商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 ……………… 南诏国,地处中原神州的西南边陲,国小民微,全国约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大小,总人口不过百万之数,有汉人、乌蛮、白蛮等族,主要大城有大理城、拓东城、腾冲城、姚州城等。 国内有赵、杨、李、石等大姓,境内大州六百户,小州二三百户,州有州牧治理,虽然表面上是由国王指派,实则大多都是拜月教的骨干成员。 在语言文化、人文风俗上,大略与汉人相同,几欲被汉族同化。 然而,南诏的制度与中原大唐王朝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南诏国内尚有奴隶的存在。 不错,就是奴隶。 奴隶主掌握了奴隶的所有,一言定生死。 通常而言,奴隶主又是大地主,部落头领,一州州牧等,都是南诏国内的实权人物。 然而,除了奴隶之外,数量最多的还是贫困人口,他们人数众多,达数十万之巨,衣无片缕之衫,居无片瓦之地,除了生命,一无所有。 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艰难的求生,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会先行降临。 …… 以拜月的脚力,不过区区十来天的时间,就从长安城回来,并且将整个南诏国境内都转了一圈,重新回到了国都大理城。 回到拜月教总部,拜月闭关三日之后,对拜月教进行了由上而下、大刀阔斧的改革。 被多年来完全洗脑的教徒们,对于拜月的所有命令都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哪怕是叫他们去死,也是毫不犹豫的去完成命令。 每一项命令,必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完成,从来不会拖沓,或是抱怨。 整个拜月教上下数十万教众被发动起来,犹如一台大型的机器,一旦开始运转,立即爆发出极其恐怖的威势。 不得不说。 拜月教主是整个仙剑世界都难寻的顶尖人才,他着手改革之后,立即发出了以下几步命令: 第一步,筛选整个南诏国有文化的人;将他们都召集起来,集中到大理城。 第二步,进一步在全国筛选技术性人才,无论是农业、手艺、武功、巫术、蛊术等等,但凡有特长的都挑选了出来;也都召集到大理城。 第三步,成立国家最高教育、研究性机构――太学院。 太学者,贤士所关,教化之本源也! 研究者,钻研、探索之意。 当整个南诏国内最有学问、最有本事的人都集中起来后,拜月举办了一次考试,名为选拔试。 考中者,为博士。 在拜月发出的通告中显示,考中博士一职,份属朝廷命官中的一份子,享受等同官员的待遇。 博士者,博学之士。 他们必须德才兼备,要有明于古今、通达国体的广博学识,具有温故知新的治学能力,应当为人师表,使学者有所述,又可以尊为道德的风范。 此外,还必须具有足以胜任博士职责的专经训练和相当的教学经验,以及身体健康等条件。 半个月后,考试结束。 根据各人的表现,拜月综合考虑,从近两千名候选者中,选拔了百多名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才,这些人,被巫王和拜月教主授以博士之职。 博士选拔结束后,拜月组织所有的博士,誊写、整理、研究各行业的经验,将之编写成书籍。 如铁匠、木匠、泥瓦匠、种植匠、篾匠等等,也不例外。 拜月亲自担任太学院祭酒一职,坐镇太学院,负责把控全局。 有了陈恒之的讲述,拜月决定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经济,至于内政,则不插手,交由巫王处理。 至于经济方面,则来自于太学院。 有拜月坐镇,以信仰作为原动力,太学院的博士们投入度极高,工作起来一个个犹如拼命三郎一般,废寝忘食,很快就有了成果。 食盐提炼法,白糖提炼法,更精良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玻璃器皿的制造…… 简单的产品最先制造了出来,仿若奇迹一般,在太学院中引发了轰动,体验到了研究的魅力,博士们研究的劲头更浓了。 一件件成熟的产品摆在了巫王的御案上。 “大王,这些成熟稳定而又简单的技术,可以用作坊的方式,招收工人,将子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发放月俸的方式,令子民们实现与国共富裕的目标,令他们餐有食,穿有衣,居有屋。” “通过贸易的方式,向周围的国家掠夺财富,可以让我们完成最初的财富积累,继而向南诏国繁荣昌盛的目标迈进。” 拜月淡定的说道:“只要我们精诚合作,一步步向前走,总有一天会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 巫王眼睛睁得老大,他一件一件抚摸着桌上的物品,洁白如雪的盐、白糖和白纸,光滑鉴人的镜子,印刷好的书籍等。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嘴里连连说道:“好好好……” 一旁的石公虎忍不住虎目含泪,激动不已。 这个义子,曾误入歧途,如今一朝浪子回头,果真是金不换,便是给一座金山都不换。 最后,经过友好磋商,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由拜月继续坐镇太学院,研究发明出来的所有物品,由南诏国负责生产、售卖,其所获利润,三成归太学院,七成收归国库。 而太学院所获的三成利润中,除了用于维持整个太学院的运转,并奖励其发明者之外,其余的都投入研究中。 若是所获利润不足以供太学院运转,则由国库负责。 当然,利润不足是不现实的事情。 ……… 这一天,南诏国太学院发出公告,正式向外招收太学生,无论出身何处,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签署入学契,就可进入太学中,开始为期三至八年的学习。 学习的内容有武功、文化、各行技艺等。 而所谓的入学契,很简单,也很明了。 太学生进入太学后,由南诏国承担其生活所需,并免其束、书本费等。 作为回报,结业后,太学生需要为南诏国服务二十年,二十年期满后,才可自由离去。 当然,如果有太学生愿意缴纳天价的束,太学院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这则消息一出,并随着各国商人、江湖游侠之口,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 自古以来,学习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非富有之家,不足以奉养一个读书人。 如大唐王朝也有太学,但是,大唐律规定,太学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 意思很简单,非五品以上官员亲属者,一律无缘太学,就连大门都进不去。 就连五品以下的低阶官员、地主豪强等子女,也没有进入太学学习的资格,更惶论是普通人、平民,甚至是奴隶。 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现在,西南边陲的南诏国竟然公告天下,放言大肆招收太学生,无论出身来历、男女老幼,来者不拒。 由天下有名的绝世强者拜月教主担任祭酒,主持教学工作。 虽然还有附属条件,为南诏国工作二十年。 可在很多人看来,这都不叫事。 不仅有学习进步的机会,还提供二十年工作,这样的好事,上哪里找去?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边远地区,如高丽、倭国、吐蕃、交趾等地之人也得到了消息。 这一消息的传出,整个天下间,无数人闻风而动,向着南诏国而去,哪怕是当地官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