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山匪 (第2/2页)
已尽显出了推搪之意。 “送福生家吧!” 终于,出来了一个声音。 所有的人,一下子仿佛松了一口气,心里头那一股煎熬的滋味,也褪去了不少。 “我…我…我家。” “是…是…是不行哩。没人照顾,怎是行得呢?” 那个帮短工的中年人,慌慌失失的答道。 “怎个不行哩?” “年前时,你上山打柴在山腰背跌断了脚,老爷子差人给你家送药送粮的,你都忘了吗?” “忘八端的!”黑了半边脸,提水桶的叫骂道。 此话一生,人们也犹是捉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愤愤不平了起来。 接着,又是各种的谩骂了。 “忘恩负义!” “畜生!” “狗东西!” …… “丢人啊!丟人!” “送我家去吧!老身可不嫌弃。” 一个拄着朽木拐的老妇人,从围观的人群里走了出来,羞愧的喊道,她是看不下去了。 杖住朽木拐愤力的敲打着地砖,啪哒,啪哒的响。 “适才的山匪怎是个凶闹,大伙怕都是忘了吧?” “要不是楚老爷子在生死关头,向那头目求情说放过那些无关的佣人,你们怕也是烧死了的。” “此般的,大恩!此般的,推搪!” “太丟人了啊!” 一时之即,人群里外都鸦雀无声了。 小山堆似的隆起地七八个人头,在此羞愧难当之下,也渐渐的散开了,露出的空地上是一个捆满了黄麻布条的小娃身子,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面目是瞧不清的了。 “方老夫人有心啊!” “不过您老的年岁大了,自家还须得人帮照,送您家怕是不合适的。” “谁家怕也是不愿意的!” 说话声,一下子涨高了几分,手握竹杆子的老佃户望了眼周围的人,闪避的,侧脸的,缩脖子的,各种丑陋姿态的都尽漏了出来。 “唉!命苦啊!” “将他送到小镇头的‘俞南庙’去罢,楚老爷子生前在庙宇里捐赠了不少,他们会妥当照顾的。” “都散了吧。” 天色渐渐的亮敞了,日也摆出了抚慰的脸来,晒得暖和和的。 但,经过昨夜的一场惊魂迫命后。 小镇上围观的人群,仿佛丢了魂似的,浑浑噩噩,是打不起精神劲了,纷纷欲逃的躲回家里头,好使一夜里的梦魇早生地脱离尽。 不大的一会儿,人群就散去得七七八八了。 剩下了,几个在楚家里帮短工的,心里头愧得慌,才沒随着人流也撒去,也算是倾尽最后一点的绵薄之力,来报答楚家人的恩惠罢。 几人收拾了一番,架起个木担子,小心的安上小少爷的身子,才慢腾腾的向小镇子的东道头搬去了,行走得格外小心。 一刻钟的时光后。 一所简陋的小庙宇落入了眼前,有两三垄地大,屋顶和墙是饰修过的,看得出来添了一点新砖瓦,地板也是从头砌过的,青石料打磨出的铺地砖,筑得平平整整的。 最惹人醒目的,不过屋梁上的金漆木匾了,‘俞南庙’三字闪闪的泛起光芒。 庙里头,供的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泥像。 在平日里的小庙宇,都是过着冷冷清清的,也唯有小镇上的有钱人家办丧,或是神旦祈福之日,才有打斋和讼经的声乐,那时也算及上热闹一些了。 “刘义叔!” 堵在了庙门口上,帮短工的福生瞻仰着头,向庙底里喊话道。 此一座小庙宇,在当地里是置办死人事的地方,平常人家是不怎么入内的,都怕沾染了晦气,惹了邪,便是不吉利了。 不多时,从庙宇中走出了一个半驼背的老人来,花白的发须,一对风湿足慢腾腾的曲赶而出,边走着,边往外头上瞧,应声道。 “谁啊?” “是我哩!福生,楚家帮短工的。”说话会儿,急急忙的伸臂脖冲住身后头,勾了勾手。 几个扶担子的也是急悄悄地,冲撞着踏进了庙堂,解下架担子,拔起了脚尖儿已跑得不见人迹了。 “福生阿。甚么事呦!” 老人的眼睛是不太好使了,走到了跟前头,才见得来人。 “是…是羲少爷。” “让山匪给烧了,您且照顾一二,他怕是活不到明儿早了。” “我先回了。”说着,也急急忙的冲出了庙门,跑得沒个影了。 此会,老人只顾及看担子,上头架住一个捆得像粽子的东西,眉褶高高的隆起,突然是一惊了,颤抖着手来寻个人影,叫唤道。 “还有气哩!” “唉哟喂!这帮孙子。” 此一回头,庙门口里哪还有个人影了,依旧是冷冷清清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