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燕云形势 (第1/2页)
“金兵败了,没有攻破居庸关?” 居庸关之战的消息传回燕京,梁山泊众将并未如何,辽国被俘将士,却是振奋不已。 自从金国起兵以来,辽国和金国战斗时,可谓屡战屡败,没有丝毫胜机。不但被金国多次以少胜多,甚至在守关时都会遭遇地震。这种景象,让辽国将士都觉得国运已衰,遇到金兵之时,几乎毫无战意。 如今,得知梁山泊守住了居庸关,金兵在居庸关下撞得头破血流,一时难以进来。许多被梁山泊俘虏的辽国将士,开始转变心态: “本以为梁山泊不过是宋国兵马一部,打下燕京之后,就会奉命退军。” “但是从梁山泊占据燕京、修整关隘来看,他们分明是想割据这里自立,自成一方藩镇。” “如果真被他们站稳脚跟,收服此地人心,梁山泊相比先前仅仅占据南京道的大辽,还要更强一些。” “来日时局转变,未尝没有成事之机!” 深知金兵之强、宋兵之弱,这些辽国将士在知道梁山泊兵马能够抵挡金兵后,都认为梁山泊将来的前程,绝非燕京一地。 尤其是那些抛弃天祚帝、另行拥立皇帝的辽国大臣,更是从梁山泊身上,看到了成事之机。 这其中,以在白沟之战中打败宋兵、却在燕京之战中被梁山泊俘虏的耶律大石,感受最为深刻: “我用几万士兵就能打败十五万宋兵,梁山泊十万兵马,却把二十万辽兵击败。” “以此来算,梁山泊如今的二十万兵马,至少能相当于六十万宋兵,宋国倾力来攻,也打不破燕京。” “如今,他们又挡住了金兵,梁山泊割据之势,已经显而易见。” “来日天下之争,他们有没有机会呢?” 仔细思索这个可能,耶律大石发现,梁山泊如今的形势,远比他们辽国,更有成事之机: “南京道在我们治下,只有和金国争夺其它几道一途。” “但是在梁山泊治下,却能南下宋国,争夺河北等地。” “以梁山泊的兵力,河北等地的宋军,不可能挡住他们。” “可以说,梁山泊只要能守住北线、抵挡金兵进犯,就能从容攻占宋国,以大宋财富人丁为己用,来日和金国争霸。” “即使遇到最险恶的局面,被宋国和金国夹攻,梁山泊也能抵挡两国,在这里割据自立!” 对宋国兵马毫不担心,耶律大石在知道梁山泊兵马能够抵挡金兵后,认为梁山泊即使遇到最险恶的局面,也能割据自立。 这样一个势力,比先前他们抛弃天祚帝后建立的北辽,还有成事可能。相比残存的天祚帝,更加值得投靠: “别说如今被梁山泊关押,就是逃回辽国,天祚帝也不会放过我们!” “而且以天祚帝的能力,面对金国之时,几乎毫无胜算。否则我们又何必另立新主,抛弃天祚帝呢?” “相比辽国、宋国,梁山泊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它成事的机会,却远大于两国。” “来日天下之争,当是梁山泊和金国争霸!” 抛去表面浮华,耶律大石认真分析后,发现将来有夺取天下可能的,只有梁山泊和金国。辽国、宋国虽大,却已不足为虑。 他们这些曾经抛弃天祚帝、如今又被梁山泊俘虏的辽国将士,完全能投靠梁山泊,为建立新朝出力。 有了这个念头,耶律大石逐渐放弃了找机会逃跑、重回辽国的想法,开始思索自己若投靠梁山泊,能不能找到位置: “梁山泊兵力虽强,但是文武大臣,却还远远不足。” “我是进士出身,在辽国为林牙,相当于宋国的翰林。而且曾领兵数万,击败十五万宋军。” “以梁山泊和宋国的关系,我若投靠过去,为他们防守南线和攻略宋国可谓再合适不过。” “现在投靠梁山泊,是最恰当的时机!” 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耶律大石在想清楚这些后,很快就决定投靠梁山泊。乘着梁山泊立足未稳时,获得有利地位。 朱武得知此事,心中喜不自胜。作为从后世而来的人,他比当世任何人,都知道耶律大石的能力。历史上此人在燕京兵败、被金国俘虏后,找机会逃回辽国,在天祚帝猜忌之下,率领一支兵马远走西域。在西域建立西辽,成为开国之主。契丹之所以成为中国的代称,也是他的功劳。 可以说,这是一位文武双全、有能力打天下的雄主。梁山泊有他加入,夺取天下的可能,都会增加几分。 早已镜像此人,又一直关注着他的动向,朱武在得知耶律大石有心投靠后,立刻前往关押他的地点,亲自招揽此人。 刚刚转变心态,就遇到朱武招揽,耶律大石心中,对梁山泊成事的可能,又确信了几分。有这样礼贤下士的首领,梁山泊未来的发展,绝不止燕京一地。 所以,在朱武问计之时,耶律大石毫不犹豫说道: “当今天下之争,看似是宋辽金三国,其实除了金国,辽国和宋国没有丝毫机会。” “梁山泊占据燕京,看似处于险地,其实却北守金国,能够从容攻宋。” “只要纳宋国财富人丁为己用,梁山泊夺取天下的机会,远胜宋辽两国。” “来日天下之争,当在梁山泊和金国。” 对此极为赞赏,朱武向耶律大石道: “那么先生以为,梁山泊占据燕京后,下一步如何行事?” “实不相瞒先生,梁山泊如今除了占据燕京外,在山东也占据有东平府等地。是否要南下河北,连接两个地方?” 没料到梁山泊在山东也有地盘,耶律大石欣喜地同时,却向朱武说道: “不可!” “如今还不是夺取河北、和宋国翻脸之时。” “金国、宋国结盟,一旦梁山泊南下,宋国必请求金国南下攻打燕京。到时梁山泊就和辽国一样,受到两方夹击。” “必须等两国翻脸,再南下攻打宋国!” 说着,耶律大石还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