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问题不大_085楚馆青楼遇武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5楚馆青楼遇武侯 (第1/1页)

    这人手腕的纹身虽只露了一角,却也被老苟一眼认了出来。

    “执捕”两字的上半边。

    正是那块武侯司的虎头命牌上的铭文,“执捕jianian非”中的前两个字。

    心中一凛,面上却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点头答应了。

    东瀛那边挖不出更多线索,有关部门又一直联系不上,这武侯司的人却是自己送上来了,当真有意思。

    耽搁了将近一个月,此时各种线索却是纷沓至来。

    且看是什么来路吧。

    跟着那人进了这个名为“芳林居”的院子,老苟目不斜视,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那锦衣公子出手阔绰,早撒了大把银钱开路,经营院子的婆子笑的合不拢嘴,早早关上了大门,免得再有旁人打扰。

    平康坊一地超过九成都是青楼伎馆,此地挨着东市,临近的几坊住的也全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可谓最繁华的地段。

    “青楼”一词原本是指“清漆粉饰之楼”,并非特指烟花之所,要到唐代之后才渐渐有所特指。

    就此时而言,世人要去寻欢作乐,多是直接以“平康”代称,文人墨客也以“北里”、“行院”、“章台”等辞藻专指。

    平康坊的各色宅院上千个,却依然是门庭若市。

    古代的青楼可不等同于后世,并非直奔下三路的粗鄙场所,而是包含了颇为广泛的文化及商业活动,如琴棋书画、诗文歌舞等,许多商人也在此谈论生意,因此在后来被称为青楼文化。

    而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青楼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开办者,就是帮助齐桓公称霸的“华夏第一相“——管仲。

    《战国策》中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

    按照当时的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一闾为二十五家,七百闾也就是一万七千五百家!

    这连锁开的比后世的许多超市还要夸张,弄得全国老百姓背后议论纷纷,都说宰相大人道德败坏,不当人子。

    没错,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被称为“法家先驱”管仲同志,当时在齐国开了一万多家“国营青楼”!

    而管仲开设“女闾”,其实是齐国称霸的一项国策。

    管仲在齐国施政期间,通过“通货积财”的手段,让齐国的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国都临淄更是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一时间临淄城内“商贾遍地、来往不绝”。

    商人在齐国赚了大量的钱,管仲为了留住这些商人,让商人把赚到的钱再消费回来,于是管仲就设立了“女闾”,让这些大商人沉迷于温柔乡中。

    不仅如此,管仲还在齐国建立了学宫,当时的读书人,也经常逛“女闾”。管仲通过这个办法,成功的留住了天下人才和商人。

    齐国官方还在“女闾”中收税,让国库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齐国能成为春秋时期最富裕的国家,除去地靠海边拥有盐铁之利外,“女闾”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国语·齐语》记载:“齐有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通国用。”清人褚人获在《坚瓠集》里说管子所征“夜合之资”就是“花粉钱之始也”。

    至此,才财两项源源不断地流入齐国。

    管仲设置女闾还有一个作用,就稳定了齐国内部,缓解了齐国的社会矛盾。

    听着挺扯是吧,可事实就是如此。

    因为战国时期战争频发,齐桓公又经常尊王攘夷,发动战争,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在外出征,战胜后也俘虏了大量的女奴。

    管仲为了解决齐国百姓年纪大了还娶不到媳妇导致的打架斗殴等社会事件,也为了安置女战俘,设置女闾直接缓和了齐国男子无妻和女俘虏安置的问题。

    这思路简直绝了。

    《韩非子·外储》中记载,“桓公见民行年七十而无妻,以告管仲。对曰:“臣闻上有积财,则民必匮乏;宫中有怨艾,则民有老而无妻者。”桓公曰:“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者出嫁之,乃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子年十五而嫁。”

    所以管仲开设女闾之前,所有女俘虏全都被养在宫里,为了国君的生命健康着想,宰相大人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另外管仲开办国营女闾,除了方便管理,对于女性也是一种保护,毕竟有齐国官方作为后盾,很少有人敢在这里闹事、欠钱等。

    所以管仲一度也被青楼行业拜为祖师爷,成为行业的保护神。

    唐朝皇帝身具胡族血统,本就颇为开放,除了几个个别的,几乎每一任皇帝都算得上从善如流。再加上长安此时人口众多,商业繁盛远超历代,自然少不了这等烟花场所。

    走进二门,却是与崔宅截然不同的风格,处处透出奢华富贵之气,那婆子张罗着点亮了灯笼,照的院子里颇为亮堂。

    那锦衣公子正坐在院中,手里打着拍子,合着旁边唱曲的一个女子,显得颇为高兴。

    那唱曲的女子颇为丰腴,模样也挺周正,一双媚眼更是颇为勾人。此刻正唱着一首《桃花源记》,声音软糯,曲调轻快,倒是颇为雅致。

    一曲唱罢,那锦衣公子高声叫好,随即转过头来,看着老苟说道:

    “先生以为如何?”

    老苟微微一笑,答道:

    “五柳先生的文章自然是好的,这位娘子唱功了得,到也算是不错了。”

    说罢端起酒盏,缓缓饮了一口。

    那锦衣公子楞了一下,随即眉毛微挑,哈哈一笑,对着旁边的唱曲的女子笑道:

    “先生说你的唱的一般,还不快去请教?”

    那女子倒也不恼,反而端了酒瓯起身,来到老苟身边盈盈下拜,先替老苟满上了酒,随后开口说道: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小柳儿感激不尽。”

    老苟微微点头,这姑娘倒是挺有礼貌。

    当先饮了口酒,说道:

    “小娘子声调柔媚,喉音软糯,唱功也是深厚,却是选错了曲子。”

    那女子面露不解之色,旁边的锦衣公子也是颇为好奇,当即问道:

    “哦?还请先生细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