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第五次巴尔干战争 (第2/2页)
夜晚本来是黑暗的,但是那个夜晚不是黑暗的。 早在前一天,保加利亚的军队就已经攻陷了贝尔格莱德。他们在城中做好防御的工事,架好榴弹炮的阵地。等待着这支奥地利军队的到来。 阿道夫清晰的看到,有一个信号弹从贝尔格莱德方向飞上了天空。然后是炮弹,准确的来说是曳光弹,因为正常的炮弹是不会发出光的。 仅仅只是曳光弹就已经把夜空照亮。整片阵地被照的如同白昼一样。 普通的高爆弹都被设置了掩饰引信,在击中地面后并不会马上爆炸,而是会先弹起来到一人高的位置,再爆炸。 在这些高爆弹和曳光弹之中,还夹杂着毒气弹。在地面上裂开,里面的芥子气喷涌而出。 奥地利的士兵们虽然携带着防毒面具,但是在高爆弹的轰击之下,他们连站起身来都十分困难。更不要提让他们带上防毒面具这一个精细的动作了。 在两个小时之后,轰击停止了。这片土地上也再没有任何的动静了,再也没有任何的活物了。 保加利亚的军人戴着防毒面具,手里拿着旧式步枪,走上了这片废土,搜索着是否有还没有死的奥地利军人。 阿道夫还没有死。他被炮弹炸倒在一个弹坑弹坑里。幸运的是,阿道夫还有意识。他用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带上了防毒面具。因为他在一战战场上有过经验,马上毒气弹就要来了。 阿道夫高喊着:“戴上防毒面具!毒气马上就来了!” 但是他的声音再大,也终究大不过炮弹的轰鸣声。 保加利亚人发现了躺在弹坑里的阿道夫。当时的阿道夫还没有丧失意识,他看着保加利亚的军人,想站起来。但是却站不起来,他已经没有半点力气了。 保加利亚军人将阿道夫抬了起来,送到了后方的战俘营里面。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在战争之前的政治博弈之中,奥地利就已经输了。 这场战争,奥地利也是必输无疑。 最后,多瑙河邦联将整片南斯拉夫地区都割让给了保加利亚,包括奥地利直辖的斯洛文尼亚地区和匈牙利直辖的克罗地亚地区。 战争的失败必然导致国家内部矛盾的爆发。对于多瑙河邦联来说,就是民族矛盾。 1931年8月2日。采利会议结束。这场会议宣告着多瑙河邦联的解体,匈牙利脱离奥地利的控制。 在这场会议之后,奥地利的国际影响力降到了极点。奥地利再也不会位于列强之中,甚至连一战的战败国法国都比不上。 自卑的情绪笼罩了奥地利。 阿道夫被保加利亚官方送回了奥地利。他看着祖国发生的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要让奥地利并入德国母亲的决心。 “朋友们!公民们!我们是奥地利人,但是首先我们是德意志人!我们都是德意志民族的一员! “1866年时,普鲁士人将我们踢出了德意志的行列。可是我们一直都没有忘记我们真正的身份!我们是德意志人!我们是德意志母亲的孩子!德意志的孩子们在手足相残,有的甚至被逐出了家门。现在,我们要回归德意志母亲的怀抱!谁也不能阻拦我们! “现在的奥地利政府,是失败的!是软弱无能的!我们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府来帮助我们完成复兴!这样的一个强力的政府只有可能是全部德意志人的政府!我们不需要奥地利的政府,我们需要德意志政府!我们要我们的祖国母亲统一! “德意志将永远都是一个政治实体!我们将走向一千年来我们最光荣的顶点! “朋友们!德意志万岁!祖国万岁!” 这是阿道夫8月22日在维也纳的演讲的一部分。这次演讲勾起了部分奥地利人的大德意志情怀。这些人逐渐聚集在阿道夫周围,成为一个党派。他们在街头不断的宣传着他们的理想,提出要德奥合并。 他们自称为祖国党人。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祖国早就是德意志,而非奥地利。 随着祖国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力量也逐渐不可忽视。在民众的要求下,阿道夫本人,作为祖国党的党魁,获得了一个奥地利帝国议会的席位。他提出了大量的,有关于德奥合并的提议,甚至还要求议会进行全民公投,看德奥合并是不是民心所向。 但是这些都被奥地利政府被以违反公民意愿而反驳了回去。 任何人都知道,德奥合并是大部分奥地利人所希望的。 阿道夫终于放弃了通过政府来完成德奥合并的目的。他要用一种更加强硬的方式来达成他的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