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一章 误尽平生是一官 (第1/2页)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那简直就是了。 几个人跟着秦中堂一路走来,现在也都开始嘀咕,秦中堂到底是为了岳武穆来的,还是为了岳王庙来的? 这俩不是一个概念,岳武穆是虚化的,岳王庙是实体。 要说祭拜岳武穆,秦中堂确实也祭拜了,但更多的心思好像都在别处,一直在琢磨怎么重新折腾岳王庙。 到了神道牌坊说牌坊太差,要重修一个;到了门楼说楹联不好,再写一批;到了正殿又说牌匾不行,还是要亲自动笔写个新的。 到了墓园后,又说要重铸女干佞跪像警示后人,还比以前再多铸两个人。 此时随行那几个人就有点无语了,别人到了景点,最多就是添个的刻字,秦中堂则是直接把景点重制再加上自己署名。 大家猜测,这两种心态可能都是一样的,只是秦中堂表现出来的方式更高级一点。 而且秦中堂权力在手,钱也不缺,无人能阻挡他罢了。 但等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人」这两句精妙的话出来后,众人又产生了新的猜想。 难道秦中堂其实是为了发表这几句足以流传后世的名言,才专门来岳王庙的? 反正无论如何,秦中堂的目的肯定是能达到的,有权的人想做事就是这么容易。 田大参遍投其所好的说: 文人到了胜迹,尤其是能体现价值观的地方,总爱写点什么,更别说秦中堂这样诗霸了。 秦德威提起笔来,随便一写: 于少保就是力挽狂澜的名臣于谦,他是钱塘人,所以才会在这里带出来和岳飞并称。 旁边这几个同行之人大声喝彩,仿佛看到了世间罕有的绝妙作品。 秦中堂不禁暗叹一声,自从身居高位之后,连写诗都这么无趣了。 地位不高时,写出了好诗词,别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叫好,以及对自己诗才的震惊。身为作者,那是很有成就感的。 而现在,就算自己写的是一坨屎,一样也能收获到最响亮的称赞,可还有什么意思? 旁边这几个人叫完了好后,忽然发现秦中堂情绪不高,不知道又是怎么了。 随即又听到秦德威叹了口气道: 这话众人都接不上主要是实在理解不了秦中堂的高远境界。 要只说,他们又何尝不是?不然为什么站在这里舔某中堂? 感慨完毕后,秦德威重新提起了笔,又写下了一个题目是《精卫》,然后加了一段小序:身负王命祭拜岳武穆有感。 这题目让别人莫名其妙的,在岳王庙写什么精卫,这实在不搭啊。当然秦中堂有权任性,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众人看完诗篇全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秦中堂是借精卫自喻,表达志向。 秦中堂奉命南下就是为了平定东海,与精卫填海的典故暗合,所以用起来倒也十分恰当。 作为杭州文坛盟主,田大参还是很有发言权 的,当即又叫好道: 假作真时真亦假,秦德威含义不明的轻笑几声。 童汉臣不甘寂寞的也称赞了几声,然后吹捧说: 秦精卫: 你才号精卫,你们全家都号精卫!堂堂一个平倭的主帅,怎么能号精卫? 算了,不知者不怪,没必要计较了!秦德威拉下脸,转身就往外走。 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一,祭拜岳武穆这把火烧完了,该做的都做了,可以走人了! 众人面面相觑,给秦中堂赠号精卫明明挺好的,怎么还不高兴了? 这秦中堂当真是喜怒难测啊,真难伺候! 听说陛下还清醒时,就是这种脾气,也不知道是不是秦中堂跟陛下学来的帝王术。 因为实在有求于秦中堂,众人连忙追上了秦中堂的脚步,陪着秦中堂一直走到了岳王庙门楼外。 再往前走,过了牌坊就算出了景点,后面就不好再继续跟着秦中堂了。 毕竟秦中堂只是邀请他们几个陪着游览岳王庙,没有说别的。 所以众人心里都有点着急,但又不知道该不该直接开口求人。刚才秦中堂那喜怒不定的表现,让大家不由自主的谨慎起来。 但秦德威停了下来,主动对三位同年说: 三同年心里齐齐一喜,不怕秦德威提起这个,就怕秦德威故意装傻不提! 然后就听秦德威继续说: 童汉臣与高应冕对视一眼,反正现在官职都没了,就是破罐子破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