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八十一章 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2/2页)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先把参与围攻本地人的贼子定性为倭寇;然后暗示有人倭寇。倭寇为什么要帮着秦中堂走私船队去围攻本地人,那不言而喻,肯定早有勾结! 所以还是息事宁人,不要再扩大化了! 秦中堂暗笑几声,如果真是徐惟学的手笔,这帮半海商半海贼被骂成倭寇好像也不为过。但嘴上却不饶人的说:「听说倭寇生性凶残,动辄杀人,落到倭寇手里的少有活口。 但你们本地人六十多个人,最后却都是受伤,偶尔有几个重伤的,这就很值得怀疑了。我就奇怪,倭寇为什么如此反常,完全留下了这帮牙行的性命?」 秦中堂的暗示太明显了,简直就差是明示了。真正和这帮倭寇有联系的,只怕是你们宁波府本地人吧? 屠老爷先是感慨了一下,秦中堂的狡辩功力果然名不虚传。 但挨打了还要定性为勾结倭寇,又让屠老爷非常不满: 秦德威翻了翻白眼:调亡 突然感到,与秦德威谈话,至少折寿十年! 想到自己肩负的任务,屠老爷深吸一口气,仍然赖着不走,又开口道: 秦德威明知故问的说: 他当然很明白,宁波这些做走私的豪族,没有人希望自己这样级别的人物去宁波。本来天高皇帝远,关起门来闷声发财的日子是最好的。 如果有个秦中堂这样宰辅兼督师坐镇宁波,无论秦中堂是什么态度,都会让本地豪族非常棘手。假如秦中堂态度严厉,那么对地方走私就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影响豪族们继续发财; 假如秦中堂想同流合污,那么地方豪族就必须要给秦中堂,平白被分走一大笔利润。所以秦中堂其实就是想看看,当地是想找个什么接口劝阻自己。 此后又听到屠仁说:秦德威又好奇的问: 屠仁答道:「比如近日传说朝廷打算调用京营官军,前来闽浙布置,舆情为此哗然。中堂去了宁波, 就是火上浇油,民心不稳。」 秦德威点点头道:屠仁: 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考虑,再和秦德威说下去,会不会被当场气死? 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任务,不但有劝阻秦中堂别去宁波坐镇,还要摸清秦中堂对海上事务的态度。于是屠仁又继续说: 秦德威反问道: 屠仁连忙说: 秦德威点头道: 随后有几个亲兵,将屠仁围了起来。 到了次日,秦中堂继续启程之前,将谢巡检首级悬在驿站大门示众,不知道能起到多少震慑作用。 余姚谢家那边另外有人来传话说: 秦中堂则很坚决的回应说:不是不给谢家脸面,主要是谢家的小心思让秦中堂感到不爽。 只要手里有走私渠道,丝绸一经换手,那比银子要贵重,谢家当然不愿意赔付丝绸出来。 难怪在原本历史上,余姚谢家会因为走私生意纠纷,被海盗大头领上岸洗劫,然后掀起了沿海豪族的遮羞布。 此后秦德威座船继续东行,进入了宁波府境内后,便有慈溪县的官员来迎接。 在慈溪县简单的应付了一下后,继续前行。抵达府城之前,却见严世蕃在半路上的驿站等待。 秦德威诧异的问道: 严世蕃答道: 秦中堂又问道: 严世蕃依然很硬邦邦的答道: 秦中堂便训斥说: 严世蕃死猪不怕开水烫:于是秦德威有点纳闷,为什么严世蕃看起来一点都不怕自己了? 原来严世蕃面对自己的时候,多少会有点畏惧心理,但今天表现真是有点无所谓的了。 难道自己对严世蕃已经失去了威慑能力?秦中堂忍不住疑神疑鬼起来,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在秦中堂的坑害下,严世蕃一次又一次的面临生死大劫,神经越发强韧了。 而且与那些要命的场合比,秦中堂又不可能公开把自己推出去斩了,当然秦中堂这里相对最安全了。只要不死,还能有什么值得严世蕃严大爷害怕的? 秦中堂突然换了温和的口气,笑容可掬的说: 严世蕃不耐烦的说: 秦德威却说: 严世蕃拒绝说: 秦德威点了点头说: 严世蕃本来气的想骂人,但听到这里愣住了,秦中堂这是什么意思? 秦德威狠狠的说: 严世蕃还是没听懂,秦德威重新说了一遍: 严世蕃: 你秦中堂想杀了他就直说,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