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八章 怎么才能投靠?(继续求月票!) (第1/2页)
大明小学生正文卷第八百八十八章怎么才能投靠?沈知府与市舶司冯老爷在公馆大门外作别,然后沈知府却站在原地不动,目送冯老爷离去。 随后沈知府又重新走进了公馆大门,来到仪门外。 秦中堂到宁波城比较仓促,随行人手不是很充足,所以长随马二就临时充当了门子大爷,守在公馆仪门这里。 看到沈知府重新出现,让马二很是诧异,不明白沈知府又回来干什么。 沈知府走到马二身前,让左右随从都回避了,然后对马二问道: 马二一时间无语,这些年他跟着秦老爷,称得上见多识广了,但这么直白的询问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于是马二也疑惑的反问说: 沈知府答道: 真实想法是,不亲眼看到秦中堂搞事,就想象不出搞事的上限有多高。正常人如果能选择投靠对象,当然要找这样精明强干的人。 马二便也答道: 这话让沈知府很无奈,按道理说,秦中堂想在宁波做事,他这个宁波府知府或许能打个下手,派上用场。 但现在秦中堂已经甩开府衙,直接和三海卫连线了,他这个知府还有什么用? 想了想后沈知府便又问道:「我听说,旁边绍兴府的刘大人,当年在大同犯了事,险些发配充军。 但他投靠了秦中堂,反而调到了绍兴府这样的好地方,他又是怎么做的?」 马二神秘的笑了笑, 沈知府与马二聊了一会儿,就再次告辞了。然后走到大门时,又看见个独眼胖子,也从旁边侧院出来往外走。 沈知府就热情的招呼了一声: 放在往常,一个知府入不了严大爷的法眼,而且到处都能看到这种热情的笑脸,根本不足为奇。 但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特殊,在秦中堂那不怀好意的阴影下,严大爷一直过着爹不疼娘不爱,动不动有人要他狗命的生活。 如今再看到沈知府这种热情,严大爷忽然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了。 看来还是在体制内的人明白事理,知道尊重严阁老儿子这个身份啊。 感念于此,严大爷也难得对小小知府和颜悦色了一次,点点头道:」只是捞个人去,不敢劳驾府台了。」 沈知府立刻反应过来了, 前段时间就这个疑似海商的人与严世蕃一起运丝绸到宁波,然后次啊惹出了许多是非出来。 严世蕃也没想瞒着,回应说: 沈知府笑道: 本来通过定海卫指挥使马逵,已经与宁波卫镇抚司疏通好了,再加严世蕃有秦中堂的手谕,顺利带人出来不成问题。 不过严大爷不介意多一个知府当,人都是有虚荣的。 于是两人一起往大门外走,沈知府看似无意的问道: 以严世蕃之聪明,也 没猜透沈知府忽然冒出这么一句是什么意思。 如果沈知府因此而感到畏惧,那刚才就不会主动跟自己打招呼了。 沈知府又道: 严世蕃越发迷惑了,你这个知府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这几个字听起来怪怪的,难不成是在开嘲讽? 最后沈知府才说出了真实目的: 严世蕃: 本来还以为这懂事的知府想舔自己,结果还是为了舔秦德威! 如果你有个能当秦德威政敌的父亲,你也会被秦德威想方设法的委以重任! 严世蕃冷哼一声说,头也不回的先走了。 沈知府追上几步,见严世蕃还是不肯理睬自己,也就作罢了。 做人要有分寸,在秦中堂的眼皮底下,总不能过于讨好这位严大爷啊。 最后关于如何投靠秦中堂这个问题,沈知府还是没有头绪,只能怏快不乐的回到府衙去。 也不能怪谁,只能怪自己一开始误判了形势,总想以和稀泥的身份出面。 沈知府刚在后衙坐定,翻看今日公文时,就听到门子禀报说: 这让沈知府有点诧异,盖因府县学校的教官虽然地位不高,也没什么实权,但毕竟教官身份要端着,轻易不到府县衙来拜见。 随即府学的谢教授被门子带了进来,慌里慌张的说: 看到谢教授这模样,沈知府脑门子顿时就有点疼。 但凡是个经验丰富的地方官,就能判断出来,能让教官这么慌的,除了学校生员也就是秀才联合闹事,还能有什么? 众所周知,大明中期以后,地方生员势力,尤其是科举鼎盛的地方,就跟马蜂窝差不多。 他们依仗政治特权,动辄聚众闹事,让官府都吃不消,抓也抓不了,动刑也动不了。 而官府往往碍于的政治正确,面对聚众作乱的读书人束手束脚。 专门有个名词叫,就是形容这种现象的。 在历史上真有些官员都被闹事的秀才围殴过,甚至还有堂堂的封疆大吏巡抚被逼的跳墙而逃。 沈知府很不想问,但又不得不问。 谢教授连忙说: 在今日在接风宴席上,十分敢说、直接指责秦中堂的年轻人杨承闵,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他结局不太美好,据说要被秦中堂免去功名、终身禁考了。 谢教授继续说: 沈知府又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