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二十三章 秦党的危机 (第2/2页)
醉了? 策彦周良说。 严世蕃很丧的说:"我只想找一个没有秦中堂,秦中堂也管不到的地方散散心!」 老爹失势已经罩不住自己了,而秦中堂又不肯接纳自己,天下之大,何处可以容身? 策彦周良大惊失色,提醒说: 严世蕃很光棍的说, 本来秦德威想让徐老三和倭国朝贡团一起行动北上,但最后还是让徐老三带着若干护卫,押着银子自己走了,没有和朝贡团混在一起。 主要是外国人在大明优先度太低,比如运河沿岸州县给过往官船安排纤夫、补给的时候,朝贡团这种蛮夷肯定是放在最后考虑的。 这就导致朝贡团路程往往十分缓慢,秦德威估计以徐老三的性子,肯定等不了。 所以在两天后,秦中堂送走了满怀期待的徐世安。如果想升为指挥使,徐老 三怎么也得去趟京师走个程序。 另外还有两项重要任务,第一是送银子进内库;第二是向朝廷汇报近一年来的平倭事务情况总结。 临行前,秦德威殷切的叮嘱说: 徐世安不耐烦的说: 秦德威很奇怪的说: 徐老三: 忽然间,他对京师之行的期待感又增加了几分。 远在浙江的聪明人,都能感受到京师官场的震荡了,更不要说站在风暴眼的人们。 司礼监掌印太监秦福和方皇后觐见完皇上,正站在仁寿宫正殿外面闲聊。 秦太监语气平常的说: 方皇后摇了摇头,」夏言想的很好,但这个奏请其实很难获准。圣上估计很欣赏这个内阁集体决议的法子,怎么会主动废除?」 秦太监却有不同意见, 都是聪明人,话只说这么多,方皇后也就明白了。皇帝是个什么别扭性格,大家也都很清楚。 对于昏迷失控后形成的权力格局,或者叫既得利益格局,嘉靖皇帝肯定没有安全感,或者说皇帝讨厌失控感。 如果皇帝现在完全恢复健康,肯定就亲自大刀阔斧的亲自动手调整了。 至于说皇帝想让夏言做什么事,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打碎皇帝昏迷后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方便皇帝重新掌控朝廷,或者干脆就说,让心胸不开阔的皇帝能够安心。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个太监黄锦拿着奏本,从殿里出来了,对秦太监和方皇后禀报说: 名义上还在摄政的方皇后不想代批这个奏本,但皇上点头了,她也不得不照办。 以嘉靖皇帝的性格,她如果敢矫诏,只怕没两天就要被废了。 秦太监虽然又算对了,但是也高兴不起来,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如果某人早听自己的,哪还有这么多烦恼? 夏首辅这个奏本重新下发回内阁后,次辅严嵩率先向夏首辅表示了祝贺,恭喜夏首辅重新正式执政! 夏言却没搭理严嵩,只看着张潮说: 直到现在,夏言才心中大定,终于可以确定皇上是支持他夏言的,甚至不惜剥夺一点秦德威的利益。 内阁集体决议制度名义上是多人表决,票数多的获胜,看似很公平。 但实际上任何投票或者表决都没有绝对公平,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在当今这个背景下,内阁集体决议制度就是秦德威搞出的幺蛾子,当然对秦德威最有利。 所以表面公平的集体决议制度,在目前其实只代表秦德威一家的利益,以嘉靖皇帝的精明,难道看不出来? 从内阁下直后,夏言没有回家,反而去了兵部尚书王廷相家里。 自从过完年开春以来,王廷相一直在卧床养病,但又冒着被舆论讥讽的风险,坚决不辞职。 当初严嵩还想强行把王廷相赶下去,结果也被弄了个灰头土脸。连严嵩都做不到,别人就更没这个本事了。 夏言和王廷相也是很多年的老相识了,在以前还是是政治盟友,但自从秦德威入朝后,王廷相就与夏言渐行渐远,倒向秦德威了。 得知了刚刚从秦党手里夺回内阁执政权势的夏首辅,出宫后第一件事就去王廷相府邸,官场中人谁不明白夏首辅是干什么去的? 这就是把兵部当成了扩张首辅权势的第一个突破点了,毕竟目前秦党的壁垒中,卧床不起、还赖着不肯辞职的王廷相似乎是最大弱点了。 不知道上次硬顶住了严嵩的王廷相,这次还能顶住夏言吗? 严嵩认怂后,秦党的危机立刻就凸显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